1、寺河矿 102014S 巷冒顶事故1、冒顶情况冒顶的 14S 巷是寺河矿首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巷道设计长度 1665m(从开切眼到停采线) 。2002 年 9 月 28 日,该矿发现冒顶(何时冒落的至今不清楚) ,冒顶区域距东轨大巷 1495m,冒落长度23.50m,目测(看到的范围内)最大高度 35m,冒顶区域南端距首采工作面的距离 2002 年 10 月 5 日测得为 353.3m。2、原因分析1)地质条件方面该巷道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 0.15.84m,平均厚度 2.73m。冒顶区的现场勘测情况:冒顶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直接顶较厚,为泥岩,看到之处厚度达 3m 以上,不排除冒顶区域
2、内部的直接顶的厚度更大。泥岩的特性:易风化,遇水发生膨胀、破碎等现象。2)设计方面该巷道的设计依据是引用北京开采所根据正常条件提供的支护参数, 巷道为煤层顶板时, 顶部锚杆每排 6 根, 锚索 2 排, 锚索长度 7.3m;巷道为岩石顶板时,顶部锚杆每排 5 根,锚索 1 排,锚索长度 5.3m。该巷道从底板爬到顶板时,该矿便简单地按照这一设计进行了顶板支护,忽视了开采设计中提到的遇到顶板破碎时应缩小锚杆的间、排距的条件,造成了在顶板岩石破碎的情况下降低顶板支护强度的事实。3)规程、措施及施工方面该巷道的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中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作业规程中,正文规定帮锚杆间距 1000mm,但规程
3、附图中间距为900mm;措施中,正文规定右帮使用玻璃钢锚杆支护,但附图中为圆钢锚杆。实际施工中与规程、措施不符的地方:14S 巷补充措施中,要求 14S 巷的破碎段内,应当将锚杆的排距缩小为 800mm,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补锚索。现场施工时,14S 巷冒落段以南的巷道,锚杆排距仍然是 1000mm,锚索的数量也没有增加;设计中规定,锚索施工紧跟迎头;规程中规定,锚索滞后迎头距离不大于 15m;措施中规定,锚索滞后迎头距离不大于 20m。而实际施工中每天打注锚索一次,掘进进度达 20m 以上,有时高达 30m。4)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现场施工人员反映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超控顶距作业, 超控顶距一
4、般为 3m, 有时达 4.5m 时才打注锚杆进行支护,违反锚杆、锚索支护理论,造成顶板先离层、后支护;冒落现场内看到 2 根锚索,1 根已冒落的锚索未粘连锚固剂,起不到锚索应起到的作用;打注锚杆时,个别工人有少放锚固剂现象;施工时有人为放大锚杆、锚索间排距行为;钢带长度为 4.5m,巷道宽 5m,当煤体片帮时巷道的宽度更大,造成角锚杆不在巷帮打注;有些锚杆托盘中心孔不合格,使锚杆螺母穿过;有些锚杆前面过尖,使凝固剂在装配过程中过早破损,锚固剂在锚杆中间凝固;紧固帮锚杆时,用扳手或力矩扳手起不到有效的紧固作用。施工资料管理方面:有关工程质量检查方面的资料不全, 仅有小班质量检查员的质量检查表,有关职能科室的质量检查资料全部没有;小班质量检查表的数据多数非现场采集;没有整个工程的质量验收资料。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