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7.86KB ,
资源ID:9672     下载积分:1 金币    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down/9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氧气厂氢气瓶错装氧气引起的爆炸事故.docx)为本站会员(人民至上)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发送邮件至3169767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氧气厂氢气瓶错装氧气引起的爆炸事故.docx

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 https:/ 氧气厂氢气瓶错装氧气引起的爆炸事故 2004 年 2 月 14 日 22 时左右,齐齐哈尔市某民营氧气厂在充装过程中 发生气瓶爆炸事故,造成 2 名作业人员被当场炸死,充装间楼板炸塌。 事故经过 2004 年 2 月 14 日 22 时左右,齐齐哈尔市某民营氧气厂在充装过程中 发生气瓶爆炸事故,造成 1 名新充装工和 1 名外单位的装卸工被当场 炸死。爆炸气瓶波及的 4 只气瓶或燃爆或发生严重变形。爆炸导致充 装间楼板炸塌。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从爆炸现场找到了爆炸气瓶的瓶肩部分和瓶阀,瓶体炸成 多块碎片。 经勘察分析,有两点是很清楚的:一是瓶阀的

2、出口螺纹为“左 旋”,是充装易燃气体的气瓶一氢气瓶的瓶阀。氢气瓶错装了氧气是气 瓶爆炸的起因。二是从残存的气瓶瓶肩的检验标志上 查明,爆炸气瓶是 2003 年经本厂气瓶检验站检验过的气瓶。爆炸是由 氢气瓶错装氧气引起的在这起事故中,安全管理失误是造成事故的主 要原因。 1.新职工岗前安全教育,职工日常技术培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 国家法规、标准的贯彻执行,对于工业气体厂(站)是非常必需的。据了 解,死者之一是家居市郊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于2003年10月间进厂 从事充装工作。从操作上讲,充装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从 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简单劳动。站在业外人士角度上看,似乎是有手

3、就能干的工作。但从专业角度看,充装工作是一项安全技术含量比较 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 https:/ 高的工作,不但需要 有气瓶充装操作技能、气瓶识别和介质鉴别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有相 当的实践经验及掌握应急处理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国家把气瓶充装 工定位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上,而且必须是经过地(市)级压力容器 监察机构培训获操作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从事气瓶充装工作。 这位遇难 的充装工不但没有操作资格证,就连该人的相关培训、安全教育情况 从该厂也找不到任何记载和考核的依据。 2.对新职工的“传、帮、带”仍然不容忽视。企业除了对新职工进行岗 前安全教育和日常技术培训外,还应该安排一位有实践经验的获得操

4、作资格证的人员,对新职工进行不少于 3 个月的“传、帮、带”,而后经 过工作考核,确认能胜任工作才能让其单独操作。该厂是不应该忽视 这个重要环节的。 3.做好本岗位工作,开展联劳协作,是防止事故的有力措施机械制氧是 一个流程工艺,而用氧压机压缩氧气充装又是一个关键环节氧压机操 作人员有责任顾及上下充装间的工作,特别是在夜间,对新职工充装不 理不睬是不应该的。 然而该厂制氧机操作人员启动氧压机后就没事了, 直到一声巨响后,该操作人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 https:/ 这起事故应吸取的一个教训就是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防止 事故发生的关键。 1.充

5、装前对气瓶的外观检查是必须要进行的。 据查,残存的气瓶瓶肩的 底漆上还有淡绿色痕迹,若有识别气瓶的常识和经验,至少在外观检查 中对该气瓶提出怀疑,不会盲目充装,然而这位新职工做不到。 2.按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的要求,对瓶内所装的介质必须进行气 体性质鉴别。不管是用物理方法鉴别还是用仪器检测,这位新充装工 不但不会,或者说干脆就不知道有这么一项检查。 3.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加强充装过程中的巡视,这起事故是可以 避免的。据查,这只爆炸的气瓶并非一充装就会立刻爆炸,而是经过了 一段时间(0.18MPa 左右)。 气瓶在爆炸之前必然要有一个升温、 增压、 瓶内燃烧使瓶体瓶阀变色的过程。 若该新充装工及时巡视就能发现异 常,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也是完全可以避免这起气瓶爆炸事故的。 2000 年 5 月 30 日零时左右,该厂出现过同样的险情,就是因为当时的 充装工在巡视中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了紧急措施,才没有使险情扩大 为爆炸事故。 4.必须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禁入车间”的制度,这是避免意外伤害的有 效办法。这起事故的另一位死者是用户跟车的装卸工。按理说他是不 应该进入充装间的,况且充装间门外还挂着一个“外单位人员禁”的牌 子。这位装卸工进入充装间时没有人阻拦和制止,这是该厂在管理上 的一个纰漏。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