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易燃易爆场所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预防.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10401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燃易爆场所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易燃易爆场所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易燃易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预防杂散电流火灾事故预防1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案例杂散电流是指从不符合安全要求或规定的通路通过的电流。这种电流如果产生在易燃易爆场所,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列举实际例子如下:案例 11992 年 5 月 31 日 21 时 45 分,辽宁某石油化工厂运销科南卸油站,正从 5 台铁路油槽车上往 2000m3地下油罐卸大庆原油。卸油的方法是:在油槽车的下卸口处挂着一个铁皮制作的油溜子,放在敞口的油沟上让原油往油沟内自流。正在卸油时,忽见油溜子与油沟边沿铁角处产生一团蓝火,并顺着油沟串入地下油罐,油罐立即爆炸起火。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厂内卸油槽车钢轨与厂

2、外电车钢轨连接处没有绝缘措施,也没有接地装置。该次起火时,厂外正有机车作业,厂外的电车电流顺着钢轨传导在油槽车和卸油的铁溜子上。又因为卸油时油溜子被原油冲击颤动,使油罐子在油沟边沿处产生电火花引燃油气,发生火灾。案例 21996 年 10 月 4 日 13 点 30 分,一外来单位在黑龙江某炼油厂铁路油品装卸栈桥上施工。由于电焊机的接地线固定不牢,在铁路钢轨处不断打火。当时收油的单位罐内存油不多,油温较高,收油阀未关,致使挥发出来的油气自管线另一端的栈桥入口处溢出,蔓延扩散,遇到钢轨处的电火花着火,造成 7000m3的地下油罐(水泥结构)报废,原油泵房南侧砸塌。案例 31998 年 8 月 6

3、 日,内蒙古某炼油厂溶剂沥青车间处于临时停工抢修期间,仪表车间维修工在用电焊焊接金属浮球液面计时,利用浮球液面计的金属搭在人孔处做为电焊二次回路的电流通路。当焊完一侧,转动金属杆焊另一侧时,金属杆与人孔搭接处产生火花,引爆塔内残存的可燃气体。事故中 5 人被烧伤,其中一面部和双手烧伤较重住院治疗。2 杂散电流火灾事故的特点及产生的方式杂散电流产生的火花很小,特别是在白天或者是在光线很强的场所,产生的位置有时很隐蔽,不易被人察觉。它的电流通路有时是 2 条以上,不易被人们掌握。电流的能量及电势也较低,对人造成伤害极小,因此杂散电流是极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火灾事故的引火源。杂散电流的电流通路多是以并

4、联电路形式出现,其电流强度与该电路的电阻成反比,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界电气系统导入。事故案例 1 就属于这种。特别是大中型石化企业,一般都有自备铁路装卸油品专用线。外界电气系统导入造成的杂散电流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铁路槽车装卸油品过程。(2)电化学原电池型。这类杂散电流是由于化学原电池的电极电位引起的。如果带有大量杂散电流的易燃气体管线或轻油管线被断开,就可能在断开处出现电火花而引起火灾。(3)电焊施工型。主要是电焊工在易燃易爆场所焊接作业中将电焊机二次回路接线位置选择不当,例如利用生产区内金属框架构件管线等做电气回路,当它们接触不良或回路中有放电间隙而产生电火花时,就会引燃爆炸性

5、气体而发生火灾。事故案例 2、3 就属于此种类型。(4)三相四线制接地电网中的工作接地系统中带电。产生此类型的杂散电流,主要是由于三相电路中的电负荷不平衡,造成工作接地系统中出现不平衡电流,其接地联接体接触不良或虚接处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 发生杂散电流火灾事故的条件(1)杂散电流的电路中有火花放电间隙;(2)火花放电的能量必须大于易燃可燃气体的最小点火能量;(3)放电火花间隙中必须有易燃可燃气体存在,其浓度大于该气体的爆炸下限。4 预防事故的对策41 技术措施(1) 隔绝:对外界导入的杂散电流要采用隔离措施,例如企业的专用铁路线与企业外的主干线铁路钢轨必须安装有绝缘的

6、联接板。(2) 旁路连通:如果已经知道或怀疑管线上存在杂散电流,就可以在事先断开的法兰处跨接一导线,给杂散电流开通一条旁路。为了有效起见,电气连通必须是低电阻的,使导线与管线的接触电阻越小越好。(3) 及时调整电网用电负荷,使之三相用电平衡,消除工作接地极处不衡电流。42 管理措施(1) 对易产生杂散电流场所进行一次普查,并消除火花放电间隙。(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易产生杂散电流的危险场所严格管理。(3) 对电焊工进行有关防止杂散电流火灾事故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在易燃易爆场所,不得用金属框架构件管线做电焊的二次电气回路。(4) 国家或者行业有关部门要建立有关防止杂散电流火灾事故的法定标准。从设计、施工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机械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