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106926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范第一节第一节总则总则第 1 条 为使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范。第 2 条 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锚杆支护的技术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第 3 条 本规范是在大土河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属矿井煤巷、半煤岩巷应用锚杆支护技术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公司今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第 4 条 岩石巷道的锚杆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第二节第二节 质力学评估及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质力学评估及巷道围

2、岩稳定性分类第 5 条 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调查、煤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围岩结构观测、地应力测量和锚杆拉拔力试验。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具体内容见表 1。第 6 条 矿井开拓部署和采区划分合理安排煤巷围岩地质力学参数的测试。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应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整个井田和采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测试数据绘制矿井地应力分布图。第 7 条 地质力学评估首先应确定评估区域,应考虑煤巷服务期间影响支护系统的主要因素,锚杆支护设计应该限定在这个区域内。第 8 条 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包括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围岩结构和围岩应力。第 9 条原岩应力测量宜优先采用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

3、法。第 10 条 支护设计所需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通过井下采取岩第 11 条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包括煤岩体的真密度、视密度、孔隙率、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和水理性质等。第 12 条 围岩结构测量应采用煤巷表面观察、钻孔取芯测量和钻孔窥视等方法进行。结构面力学特性测试应在现场取样后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第 13 条 煤巷围岩应进行锚杆拉拔力试验,试验方法参见附录 A。锚杆拉拔力试验应在需支护的煤巷现场或类似条件的围岩中进行,每次不少于三组。第 14 条 在一个地点获取的参数用于同一煤层的其它地点时,应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和分析、评估。第 15 条 当煤巷围岩物

4、理力学性质、围岩结构和原岩应力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对地质力学参数进行重新测定。第 16 条 应根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采用适合本矿区的方法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表 1地质力学评估内容序号参数内容1煤层厚度指被煤巷切割的煤层厚度2煤层倾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井下直接测取,或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3地质构造煤巷周围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4水文地质条件煤巷涌水量,水对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5煤巷几何形状和尺寸根据工作面回采需要确定,一般宜选用的几何形状为矩形和梯形62 倍左右煤巷宽度范围内顶底板岩层层数和厚度由地质综合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7岩(煤)层物理力学

5、参数在井下原位测取,或在实验室内利用岩(煤)样测定8岩层的分层厚度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9各层节理裂隙间距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间距,在煤巷内(类似条件)测取10煤巷轴线方向由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给出续表 1序号参数内容11煤巷埋深地表到煤巷的垂直距离12原岩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井下实测13煤柱宽度煤柱的实际宽度14采动影响煤巷受到周围掘进或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情况15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锚杆在岩(煤)层中的拉拔力试验第 17 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1.巷道围岩条件、开采深度、开采范围与原分类差异很大时;2.新采区各煤层巷道首次采用锚杆支护时。第 18 条 巷道围岩稳定性

6、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第 19 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按糊聚类分析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巷道围岩稳定性分为非常稳定、稳定、中等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五类。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见 表 2-2、2-3、2-4、2-5。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表 22节理、层理分级节理、层理发育程度很不发育不发育中等发育发育很发育节理间距 D(m)31-30.4-10.1-0.421-20.3-10.1-0.34 时,取 N=4)围岩岩体完整性指数 D指围岩节理裂隙、 层理的影响程度,以直 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代替第三节锚杆支护设计第三节锚杆支护设计第 20 条 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稳定性分析按初选方案施工现场监测信息反馈与修改、完善设计六个步骤进行,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第 21 条 根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待施工巷道能采用锚杆支护时,进行锚杆支护初步设计。各生产矿必须对巷道方位进行优化论证,避免巷道轴线垂直于较大应力或与主应力成较大夹角,提高支护效果。锚杆、锚索 支护设计必须进行方案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 > 矿山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