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探放水管理制度讲解了煤矿采掘生产中探放水的基本原则与具体要求,强调必须遵循“预测预报,探掘分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文中描述了综合探测手段的运用,包括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确保对井下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制度指出,在开展工作前需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并进行分析,标注积水范围、积水量及排水避灾路线等关键信息于图上。该文件规定各生产矿井须为每个工作面编制防治水设计,明确探放水孔参数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日常作业中,开拓、掘进工作面需先进行物探探测,再由钻探验证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对于钻探工程,需要详细编制设计,涵盖钻探目的、孔位参数、防喷装置等内容。
2、同时,受奥灰水影响或地下水源较多的矿井要建立水化学实验室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化探。此外,制度还提到在特定区域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探放水工程不得随意更改设计,设备检修完好,施工地点保证后路畅通,设置专用电话和水害报警系统,以及加强异常情况汇报和现场监督验收等细节。最后,矿井探放水管理制度强调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措施和避灾路线,触犯防治水五条红线将受到严厉惩罚,且应配套制定多项相关制度。矿井探放水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炭开采行业中的各类矿井,尤其是那些存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矿区。本制度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旨在保障矿井探放水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预防因水害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它不仅适用于新建矿井的设计规划阶段,同样适用于现有矿井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水害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