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煤气设备附近应设有明显危险警告标志,如“煤气区域当心中毒”,以引起过往行人高度重视。(1)石灰窑车间的主要煤气区:煤气排水器和水封放散阀附近;主煤气阀门及中心煤气阀门平台;煤气烧嘴平台及其以上各平台;炉顶平台及以上;炉底排料口附近。停止运行的各个风机附近(在燃烧系统连锁被解除或失效时存在) 。煤气加压站。窑顶废气所能到达的区域。(2)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组织机构提前明确每个岗位工在特殊炉况操作或事故时的煤气安全工作职责,并做好培训和演练,每班至少要有五人会使用氧气呼吸器、 救人常识和切断煤气的全部操作。在特殊炉况操作或事故时,按提前分工,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完成如下工作:先撤出危险
2、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凡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应立即向生产调度室、消防安全科、保卫科、煤防站报告,并及时通知主管领导和医院。积极组织(佩戴呼吸器) 切断煤气、抢救伤员、处理事故。但在抢救伤员处理事故中, 主控室人员和司炉工不得跑去救人, 而以处理炉况为主,要妥善处理好炉况。以免事故扩大。严禁在煤气管道下面及危险禁区内(管道两侧 5 米之内)盖小房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用煤气设备作起重装置用。煤气管道的氮气(蒸汽)引入管使用后必须断开连接(自动充氮气系统可以始终连接,但在氮气管道压力低于 50KPa 时,必须关闭充氮管道截止阀,等压力回升后再开启),凡煤气设备的上下水道,蒸汽设施,禁止与生
3、活用上下水蒸汽设施相通。为防止煤气串入蒸汽管内,只有在通蒸汽时,才能把蒸汽管与煤气管道连通,停用时必须关闭阀门,撤掉胶管连接部分。煤气设施附近的生活设施、体息室、办公室等地点设置一氧化碳警报器监测。(3)煤气设施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开炉、停炉、停电、某个风机停止或煤气压力发生较大波动等特殊炉况时,应及时或提前撤离炉顶、炉身烧嘴以上区域、风机附近区域、煤气系统附近区域、 炉底排料口附近、 所有煤气排水器和水封放散阀附近、窑顶废气所能到达的区域以及这些煤气区域下风头的所有人员,此时必须在煤气区域工作的人员要有完备的保护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相应操作,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炉内气体倒流进入煤气管道或
4、风管道。并且要及时停止主引风机,关闭废气阀门,开启窑顶烟囱阀门。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氮气(蒸汽)为置换介质。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 40内严禁火源。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和一氧化碳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工作区内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5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100PPM 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30 分钟, 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150PPM 时,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10
5、 分钟,同时应做到有主管领导批准,并且工作人员不少于两人,一人作业,一人在上风头用监测器监护,使用照明电压不超过 12V。如煤气设备内一氧化碳含量达到上述指标,应按带煤气作业, 并采取相应可靠措施。凡带煤气进行检修作业时必须戴防毒面具。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事先到安全科、调度室办理允许动火票,并做好相应的吹扫和灭火措施,按指示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动火。动火票格式为,动火具体部位及详细名称、动火作业时间、防火措施及消防器材配置。白班由车间主任,中夜班由工段长签署意见后,白班到安全科,中夜班到调度室审批,同时通知保卫科。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做到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吹扫处理干净,用测量仪测定合
6、格或经空气分析,氧含量大于 20.5%即为合格。(4)煤气事故的抢救: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全部人员并报告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打火警电话,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通知附近卫生所。发生事故后应迅速弄清事故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冒险抢救,扩大事故。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人应是企业领导人(厂长、车间主任或值班负责人) 。主控室人员和司炉工不得跑去救人而分散注意力,而应以处理炉况为主。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5)煤气中毒者的抢救:佩戴氧气呼吸器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此过程不得压迫中毒者的胸部而阻碍呼吸)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静、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生所急救。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