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1 问题的提出自从电梯发明 100 多年来,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被改进。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件却一直存在着, 仅南京市而言去年 1 年就发生 4 起与电梯相关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 1 个:厅门打开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电梯基站大都设在 1 楼,相关的操作也大都在这一层,如若跌入没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的话,大都会造成摔伤或是致残。自从电梯大规模地使用以来,这一类型的
2、伤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为在用电梯相关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根据以色列这一方面情况资料看,由厅门打开而坠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 12 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伤亡总数为 31 起,列第 2 位。第位事故原因是乘员被卡在移动部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轿门的简易电梯情况下造成的(我国基本不存在) 。在我国,据专家粗略统计在电梯相关的事故中 95属于坠入井道这一类型,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大体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开厅门后不加观察便以为电梯在本层,有的则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问题是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无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种
3、各样的大意、疏忽和失误,此时的出错就酿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厅门在打开的情况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出现。在这类电梯事故中,当事人的肢体被卡于电梯轿厢与地面或是厅门上框而造成伤亡。究其原因这类事故与电梯制动机械有关,或是制动电路失控,或是维修人员忘记去除短接的门锁电路的封线等。除安装、维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公伤事故外,就在用电梯出现事故的类型来看, 基本上是这 3 种: (1)轿厢冲顶或坠落造成乘梯人伤亡 (已经很少) ;(2)坠落井道事故;(3)开门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归结到一点,这些事故都与厅门有直接关系。2 对策这些问题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但这
4、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开厅门后电梯立刻停止运行。从世界各大名牌电梯使用情况看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能很好地解决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能够预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层的厅、轿门之间加一横杆, 当电梯在这一层时横杆自动落下, 不在此层时横杆升起,挡着打开厅门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现;有的提出引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加在底坑;还有的在底坑铺一层安全网(确有这一授权的专利技术,并在极少数电梯底坑安装) 。这些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说明人们在不断地考虑怎样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没有最终实现,人身伤亡事件始终还存在着。如果此时在厅门刚刚打开时就发出报
5、警声响,并且井道内的灯光全部打开,强迫使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则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电梯控制制动电路而言,无论是短封着门锁电路或是其它情况,也不管电梯处于检修状态还是正常状态,电梯的任何一层厅门被打开,轿厢都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发出报警) 。另外,当电梯平层后再启动运行,只要厅门是开着的,电梯便不能启动,消除开门走梯现象。从这两个环节消除产生事故的可能,这便是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对误入井道以及开门走梯产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可以认为是积极主动措施。3 条件既然是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被打开时的报警系统,那么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数量就有可能是 1 层也可能是 10 层、二
6、三十层甚至近百层。因为每一层厅门都有被操作者打开的可能,必须对每层厅门都进行检测。即使这样厅门又分成多种类型,有单开门、双开门、三折门、栅栏门,实际上还要考虑到适合于正在设计制造中的电梯,也要适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形式各个年代的电梯。并且还要满足下列条件:(1)系统简单,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本身产生故障的可能性;(2)安装方便,尽力减少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各种使用工具、量具及测试设备;(3)减少调试,降低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4)适应性广,耐热耐寒,电压使用范围宽,抗尘埃,抗强电磁干扰;(5)可靠性强,不易误报警;(6)检修方便,包括在检修电梯的情况下,以及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时的检修; (7)造价低廉, 便于推广使用; (8)体积小,便于安装于电梯控制柜内;(9)停电能用,虽然不能点亮井道灯,但仍有报警声;(10)使用简捷,不需用户进行其他相关的操作;(11)长期使用,至少满足电梯近千万次的使用寿命;(12)具有独立性,与电梯原有的控制电路无关。由于上述条件的十分苛刻,这就对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际上真正困难的是找到一种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以及停层时轿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