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甲苯槽车爆炸起火事故.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16148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苯槽车爆炸起火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甲苯槽车爆炸起火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甲苯槽车爆炸起火事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甲苯槽车爆炸起火事故【事故概况、经过】某公司桂林分公司外购 46.5t 甲苯经火车槽车运输到达桂林,并停放在签有租用该专线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协议的某燃料公司沙河铁路专线上待卸。2003 年 7 月 22 日上午,桂林分公司租用某泰通运输公司 1 辆汽车槽车,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公司安全员及 2 名装卸工前往现场执行卸车任务。约 7:20,开始装卸第 1 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 4m 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 4 条5.5cm 直径的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 8:30,第 1 车甲苯约 13.5t 顺利

2、地拉回公司仓库。当空车返回时,仓库副主任直接到火车站台办理相关业务没有随车返回装卸现场。约 9:50,汽车开始装卸第 2 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 20 多米的站台上休息,1 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先后打开汽车槽车前后 2 个装卸孔盖,随即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 2 根自流式装卸管,待 4 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巡视几圈,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出离汽车约 20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那个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 2 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尽管司机曾

3、想将汽车开走,但因大火已经迅速蔓延,人无法靠近,只能报警,约 10min 后,消防车赶到。经 10min 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未受损,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事故原因分析】(1)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众所周知,甲苯装卸作业因流速、粘度等原因,会与管道摩擦而产生静电,但装卸工违章操作,不按规定接好槽车静电接地装置,直接装卸甲苯,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2)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引发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 35 。当汽车完成第 1 车装卸任务并

4、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 30 多分钟的太阳曝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据装卸工回忆,当其打开罐盖准备装卸第 2 车甲苯时,明显感到罐内气体猛烈喷出,但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果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导线接地,并检测罐内温度,事故是可以避免的。(3)当班操作人员责任心差,未严格执行灌装安全操作规程,在高温天气、途中运输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未认真进行作业监护,对灌装前出现的槽内甲苯浓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未及时排除,也是造成本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不够严格,管理松懈。据反映,在灌装第 1 车甲苯装卸任

5、务时,装卸工就没有按规定接静电地线,但随车的当班仓库主任和安全员均未给予制止,而且事故发生后,在安全员的口袋还发现其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装卸作业现场。从管理角度说,此起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管理上的必然性,分公司领导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策措施】(1) 立即组织召开事故现场安全会, 认真检讨事故发生原因和工作责任,加强全公司安全操作知识培训和学习,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2)及时通报事故经过和教训,立即开展接地静电装置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3)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发生后,针对高温天气,总公司明确要求,灌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做好静电设施接地外,作业第 2 车装卸任务前,必须静置汽车槽车 5 min 以上或采取罐外水冷却等方式,方可灌装。(4)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好各分公司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突出分公司安全检查考核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案例 > 火灾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