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1”发生器着火事故2008 年 6 月 21 0 16 时 35 分,聚氯乙烯厂乙烘工段 3s 乙烘 发生器在加料过程中一贮斗发生着火,电石吊斗内衬橡胶垫被引 燃.后经及时处理恢复正常。、事故经过6 月 21 日乙烘工段乙班正常接班后不久,16 时 35 分发生工 吴某在将电石由 3#乙烘发生器 1 贮斗向 2 贮斗沉料时发生着火, 3=乙烘发生器加料工杨某从监视画面中发现 1 贮斗着火,立即停 止加料,通知其他同志,发生工吴某一面对 3=乙烘发生器 2 贮斗 连续冲氮置换,一面通知调度和大班氏,班氏余某和陈某、阮某、杨 某赶到现场,组织用灭火器灭火,并将 3=乙块发生器与生产系统 隔
2、离置换,16 时 41 分隔离完毕,16 时 43分扑灭着火点。二、事故原因分析针对此次事故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安排人员检査 3=乙烘 发生器活门情况。经检査发现:3*乙块发生器一道活门因长时间 使用磨损漏气,二道活门完好。 后通过查看 3s 乙烘发生器活门开 关时间, 充氮阀开启时间,二贮斗、发生器压力等历史记录曲线发 现以下记录:二道活门开关时间一道活门开关时间充氮阀开启时间 16:08-5616:10:01 开16;10:0616:20:41关16;20;4616:23:1】开16:23:1616:24:16 关16: 16: 5116: 20: 31 开16:20: 3616: 35
3、: 36 关16: 35:4116:37:26 开16:37:3117:33:11关16:16:2116:17:4116:34:5616:40:4616:49:3616:52:26 时间二贮斗压力时间发生器出口压力 16: 10: 0616: 14: 1113.211 0.122kPa16: 10: 0616: 13: 015.4706.618kPa16: 14: 1116: 16: 210.1220.122 kPa16:14:5616:23:314.】033.614 kPa16:23:3116:24:260.122 17.705 kPa16:23:3116:23:463.614 7.033
4、kPa16:24:2616:24:5117.7059.231 kPa16;23;5616:24:265.0319.011kPa16:24:5116:25:419.231 15.873 kPa16:24:4616:25:414.4207.302kPa16:25:4116:26:1615.8739.915 kPa16:26:1616:27:564.982& 132 kPa16:26:1616:27:519.91512.845 kPa16:27:5116:32:1112.8453.980 kPa从调查的电脑曲线可以看出:16 时 10 分至 16 时 14 分在 3s 乙烘发生器一道活门和二 道活门
5、、充氮阀关闭的情况下.二贮斗压力从 13.211 kPa 下降到 0.122 kPa,通过压力变化可以分析得岀结论:3.乙烘发生器一道 活门漏气,这与事后乙烘工段打开活门检查时发现一道活门圈磨 损严重有一处漏点相吻合。在事后的检査中发现 3=乙块发生器二道活门完好,查阅 3s 乙烘发生器二贮斗压力历史曲线发现大部分时间压力正常如:16 时 14 分至 16时16分二贮斗压力稳定在0. 122 kPa,3=乙烘发生器出 口压力在4 kPa左右,说明 3=乙烘发生器二道活门没有漏气,但在 16 时 24 分至 16 时 34 分在3s 乙烘发生器一道、二道活门充氮阀都 关闭的情况下,二贮斗压力随发
6、生器出口压力有所波动,说明当时 的 35 乙烘发生器二道活门没有关闭到位,乙烘气进入二贮斗。通过活门开关时间和充氮阀开启时间的对照可以发现16 时20分至16 时 23 分 3乙烘发生器二道活门打开,接着二道活 门关闭后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二贮斗进行充氮置换.直至 16 时 35 分 41 秒至 16 时 37 分 26秒一道活门打开前 16 时 34 分 56 秒 至 16 时 40 分 46 秒才开始充氮置换。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这样二贮斗里面含有二道活门开启后从三贮斗窜入的乙烘气, 在 16 时 35 分发生工打开一道活门进行沉料作业时因电石与电石之 间摩擦碰撞点燃乙块气着火。综上所述,经事故分析会充分讨论分析,一致认为:乙烘当班 发生工吴某没有及时发现二贮斗的压力变化,未判断出一道活门 漏、二道活门未关到位的真实情况,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二贮斗 内的乙烘气进行充分置换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三、事故防范措施聚氯乙烯厂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结合本次事故进行案例教育,打消员 工在操作中的侥幸心理。加强设备管理.对乙烘发生器及其相关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