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一般地说,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企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国内外大量事故统计表明, 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内因条件时, 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活动, 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是研究
2、人的行为规律, 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 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了内涵。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科学。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 受客观
3、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2.气质对安全行为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特色。 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适宜性。因此,施工现场各工种安排、班组建设、 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 以及项目组织和配备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和个人气质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的性格是每个人所固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表现方式。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
4、上。但是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 感知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人的社会感知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经常是不一致的, 这就是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 产生偏差的原因有: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第一印象作用。2.表现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3.角色对人的行为影响。角色实现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
5、为其服务。其中社会感知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最大,长时间影响可使人产生一种潜意识(或下意识)的安全行为。影响安全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1.社会舆论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包括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宣传。基于这个原因通过各种形式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及目前社会舆论对安全生产监督是很有必要的。如“万里行”和“安全月”等安全宣传活动及各种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报道。2.风俗与时尚对个人安全行为影响。风俗与时尚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扬其长,避其短。环境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的安全行为除内因影响外,还有外因(环境)的影响。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
6、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和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企业安全价值观规律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而物的规律和职工心理运动规律是安全价值观规律的基础, 左右着安全价值观规律的运动方式。 物的规律影响着职工心理运动方式和安全价值观, 职工心理运动规律同样也影响着物的规律和企业安全价值观规律。 从实际情况分析,职工心理规律可能是决定安全生产的最基础最直接的因素。 这是因为: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或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很多国外企业的安全研究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越来越重视对职工个人思想和行为特征对安全生产影响的研究, 比如酗酒和滥用药物对安全的影响、 比如工作压力和职工的精神耗竭问题的研究、比如显示屏对人体进而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等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实证分析职工心理呈现复杂多元性, 但并非毫无规律性。 安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事故倾向理论假说。它认为,事故总是由少数几个人造成的,即 50%的事故是由 10%的人造成的。1)小部分工人(如 20%)造成了大部分(70%)事故。国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认为,事故年龄为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