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1928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58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 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依据 依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化工企业事故隐化工企业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山东省井工开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山东省井工开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 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山东省人民政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

2、患认定办法(试行)、山东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 办字办字201620163636 号)号)、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 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鲁安办发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20161010 号)号)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文件 要求。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 4.职责 4.1 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公司应当建立健 全事故隐患排查治

3、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 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 并加强对落实情况 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 4.2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2.1 企业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 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2.2 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 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

4、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4.3 办公室负责公司(厂)级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应当如 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负责公司各类事故隐患排查、 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单位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 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和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人员评审、修订安全检查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 4.4 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安全生产检查, 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整改。所属专业职能科室、车间、工段(班组)负责本 单位或本专业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 责事故隐患

5、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 5.1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 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安全检查表(附录 F, 各专业检查表见附件)。 5.2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 果等内容。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 账(附录 A)、事故隐患整改台账(附录 B),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 钩。 5.3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

6、操作 规程;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报告; (4)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5.4 企业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 的培训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5)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 5.5 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 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 的管理职责。公司办公室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 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承包、承租单位拒不整改的, 公司可以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处理。 5.6 公司应当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 > 通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