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1.工作程序1.1 程序描述: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1.2 危险源的辨识:安环部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1.2.1 在辨识危险源时可按以下单元或业务活动,辨识危险源:1.2.1.1 工作区域内(外)的地理位置;1.2.1.2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1.2.1.3 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1.2.1.4 确定的任务;1.2.1.5 不经常发生的任务。1.2.2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
2、响因素上,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1.2.2.1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1.2.2.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1.2.2.3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部门所有或租赁使用的)。1.2.3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询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2.危险源分类2.1 按能量分类: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因素(生理、心理)。2.2 参照 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导致事故
3、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分类。2.2.1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2.2.1.1 设备、设施缺陷;2.2.1.2 防护缺陷;2.2.1.3 电危害;2.2.1.4 噪声危害;2.2.1.5 振动危害;2.2.1.6 电磁危害;2.2.1.7 运动物危害;2.2.1.8 明火;2.2.1.9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2.2.1.10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2.2.1.11 粉尘与气溶剂;2.2.1.12 作业环境不良;2.2.1.13 信号缺陷;2.2.1.14 标志缺陷;2.2.1.15 其他。2.2.2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2.2.2.1 易燃、易爆物质;2.2.2.2 自燃物质;2.2.
4、2.3 有毒物质;2.2.2.4 腐蚀性物质;2.2.2.5 其他。2.2.3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2.2.3.1 致病微生物;2.2.3.2 传染病媒介物;2.2.3.3 致害动物;2.2.3.4 致害植物;2.2.3.5 其他。2.2.4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2.2.4.1 负荷超限:体力过渡紧张、其他;2.2.4.2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2.2.4.3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2.2.4.4 健康因素异常。2.2.5 行为性危害因素:2.2.5.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2.2.5.2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2.2.
5、5.3 监护失误。2.3 参照 GB6441-19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因素分为 20 类:2.3.1 物体打击;2.3.2 车辆伤害;2.3.3 机械伤害;2.3.4 起重伤害;2.3.5 触电;2.3.6 淹溺;2.3.7 灼烫;2.3.8 火灾;2.3.9 意外坠落;2.3.10 坍塌;2.3.11 放炮;2.3.12 爆炸(分为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2.3.13 中毒和窒息;2.3.14 其他伤害。3.风险评价3.1 方法一3.1.1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 A、B、C、D、E 级共 5 个级别。3.1.
6、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 3 个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3.1.3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 3 个级别: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3.1.4 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到风险级别:后果可能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轻微伤害EDC一般伤害DCB严重伤害CBA表中:3.1.4.1A 级风险(不容许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3.1.4.2B 级风险(重大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危险以及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 III、IV 级者;3.1.4.3C 级风险(中度风险),即: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以及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II 级者或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 III、IV 级者;3.1.4.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