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 年 8 月 15 日兴隆庄煤矿死亡事故(顺槽交岔口)一、事故发生时间:2000 年 8 月 15 日 13 时 25 分二、事故地点:4324 下顺槽交岔口三、事故发生单位:兴隆庄煤矿综掘队四、事故经过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2000 年 8 月 15 日上午 10 时 20 分,兴隆庄煤矿综掘队正常召开班前会,安排现场工作,出勤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了“六不准”签字。班长赵庆华等 5 人负责 4324 下顺槽调度车皮等工作;其余人员在 4324 下顺槽第一部皮带路搞卫生。13 时25 分,4324 下顺槽交岔口处顶板突然冒落,将赵庆华等 5 人埋住。在场的通防队通风工路忠新发现后,立
2、即跑到八采附房前打电话向通防队值班领导作了汇报。通防队值班人员又迅速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接到电话后马上通知矿长金太等其他领导。13 时 30分,矿长金太、党委书记周寿成、安监处长谢家海带领部分职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矿领导作了具体分工,并向团公司调度室作了汇报。到达现场经认真勘察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在顶板冒落区以外大约 5m 处采用打木垛、打支柱等措施加强支护,防止顶板冒落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了抢险人员的安全。在整个抢险过程中,矿长金太同志在井下全面统一指挥,将抢险队伍分成三个组,由党委书记周寿成、副矿长李徊平、安监处长谢家海分别带领抢险人员在三岔门处从三个不同方向,集中向冒顶区扒碴抢
3、险。由于冒落的顶煤较多,且抢险是在大面积的空顶区内进行,给抢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组织抢险的同时,矿井的后勤、支援、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副矿长来存良、王惠忠在调度室专门负责救援人员的组织、设备材料的调拨以及后勤的供应保障等工作的统一协调。副总以上领导分头负责材料设备的运输、安装以及救护医疗人员的组织工作。14 时 25 分集团总经理莫立崎、党委书记孟宪昌、副经理王信、总工程师黄福昌等领导带领安监、生产、调度处室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现场实际积极采取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随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刘玉彬、副总经理杨德玉、魏恒泰亲自到兴隆庄矿调度室坐阵指挥。21 时,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4、、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公茂泉等领导赶到现场,组织抢险。为了使抢险工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我矿立即组织了抢险队伍。停止了综采一队等较近工作面的生产,将人员投入到抢险工作中;通知刚上井的早班人员立即下井参加抢险;并调集所存在矿的中层干部和地面单位及机关科室所有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分班轮流抢险。在全体抢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 15 日 17 时 45 分和 19 时20 分,分别将张圣轩、李伟两同志从冒顶区救出,送医院抢救:于 15 日 22 时、16 日零时 6 分、5 时 15 分,将焦念云、赵庆华、王俊森三同志从冒顶区内救出,因伤过重死亡。早 7 时,我矿立即召开了中层干部会,成立了事故分析小
5、组、调查分析小组、安全生产小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事故善后处理小组,并积极配合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进行事故调查。五、事故原因分析和性质:1事故现场概况:4324 下顺槽门口交岔点,位于该矿因采区下部,是 4324 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与四采下部运煤巷斜交,煤层总体为一向 SE 倾斜的单斜构造,沿运煤巷方向倾角 8120,沿顺槽方向倾角 80,煤厚 8.27m,裂隙发育易冒落。该交岔点为一皮带机头峒室,设计长 15.2m,宽 6.4m,高 3.0m;使用锚网联合支护。顶锚采用2Omm 长 2.45m 的无纵筋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每孔装 CK2370 树脂锚固剂一卷:钢带采用一条长 6.2m 的 M
6、 型钢带,锚杆间距762m,排距 80Omm,每帮采用 4 条2Omm,长 1.8m 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锚轩支护,顶部及两帮均铺设金属网;另外,在巷道中间位置布置一路长 6.5m 的锚索,步距 3m。要求顶部锚杆锚固力不小于 80kn,预紧力不小于 15ON,锚索涨拉力不小于 1Ot。该巷于 1999 年 12 月开始施工,当施工至交岔点以里 16m 时,即机头铜室施工完毕后,发现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增加,顶板浅部离层增大,7 天内最大达 73mm 为此,采取了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按排距 1.6,又加密两路长 8.Om 的锚索。因生产接续需要,该巷道于 2000 年 5 月份暂停施工后,借助先进的窥镜对该处巷道顶煤离层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其离层高度在 2.7-2.9m 范围内比较发育,随后对离层顶煤进行了打注浆锚杆,固化顶板,其注浆锚杆长度 2.7m,按排距 1.6 阻,每排布置4 棵,共计压注水泥 8.2t,对破碎顶煤起到了一定的固化作用。进入 8 月份后,为满足皮带机头安装的需求,又对该处机头峒室采用长 5m 的 18#槽钢配合 8.Om 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排距为 2.Om,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