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4352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谋略先于战争,策略先于企业,目标先于人生。先导力是当今未被普遍引起 重视的精神对物质的牵引力。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与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安全建设相辅相成,且 具有先于实践的精神特性。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有时似乎是企业安全生产力的 一部分,有时甚至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力本身。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发现问题、预测问题、策划问题解决方案都离不开企业安 全文化先导力。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是员工大智大勇的具体表现。一、企业安全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性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力的解放,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力的 提高,都是成正比的。作家李桂东在什么是聪明一文中,列举了日本人聪明的一件事。

2、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会在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中发现问题,更会从蛛丝马迹中 发现机会。我们知道,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但是,最早在开采油田的时候,除 了中央领导和在工地上的工人,没有人知道关于大庆油田的任何资料。但是精明的日本人都知道了,他们从公开报道的蛛丝马迹中“看”出了眉 目,还从中获益。人民画报上刊登了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飘雪花的照片。日本人 推断,大庆在中国东北。因为那个时候,只有东北在下雪。其后,日本人又根据运输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岀油田与北京的距 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人民日报报道王进喜到了马家窑,大喊一声:“好大的油田啊”!日本人 推断,马家窑是大庆的中心

3、部位。人民日报又报道了大庆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肩 扛人抬各种设备。日本人由此推断,大庆附近有铁路、公路,否则,人怎么可能长距离扛得动几千斤重的设备。于是,他们推断,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1966 年,王进喜作为人民代表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本人推断大 庆出油了,否则,王进喜当不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幅石油钻塔的照片,日本人看了以后。测算出油井的 直径,并据此测算出这口油井的产量。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一些大庆的资料,日本人又测算出大庆油田的生产 规模与产量。紧接着,日本人就设计生产了完全符合大庆油田的石油设备。当中国刚一宣 布在国际上招标购买石油设备的时候,其他国家

4、还没有来得及设计,日本人就把 图纸给了中方。很快,他们就同中方签订了合同。这份合同让日本人受益匪浅。据事后有关方面透露,当时来和中国洽谈进口石油设备的除了日本,还有美 国、德国等大公司。他们曾向中东的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都出售过石油设备。但他们的设备.都是按照在非洲、在中东这样的酷热气候中的参数设定的根本 就不适合在大庆这样的严寒地区使用。即使要修改 一下子也来不及。因此,在 第一轮的设备的使用性能上.他们就被淘汰出局了。而日本人的设备,完全是按 照大庆这样的严寒地区的条件设计的。加之要求投产的时间很急,即使日本人的 价格贵一点.也不得不买,这实际上就是日本人的绝招。日本人很注重文化在建设当中

5、的先导性。用这个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日本狠抓教育,通过文化、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推 进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认识或不注意文化的先导力.就容易出现忽视文化建设.忽视文化发展的一些问题,甚至不能科学灵活地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 系.从而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二、新的思想观念即企业安全文化先导力发展和繁荣企业安全文化事业,就需要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和突破.充分发挥 观念更新的先导作用。如果把企业安全文化事业的发展比作一条船的话,新的企 业安全文化观念就是船帆,它可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事业之舟乘风前进。笔者在 这里提出如下新的思想观念。企业安全文化开放观念。企业安

6、全文化开放、交流和引进需要企业决策 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在企业安全文化观念上进一步更新,在心理上进一步开放,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开放。企业安全文化市场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数精神产品 要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确立市场观念,主张精神产品面向社会和公众。立 足市场.接受广大消费者的检验,科学地、辩证地坚持“优胜劣汰,活者生存”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竞争观念。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事业要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保护竞争,树立企业安全文化竞争观念。企业安全文化经营观念。企业安全文化事业要改善经营管理,要向管理 要生机,要向管理要效益。下面也有一个实例。2007 年 7 月 28 日,匚门峡地区突降暴雨,24 小时内降雨量达 115 毫米。导 致支建矿区铁炉沟形成洪水,冲破堤坝,涌入矿区,透水量达 4000 立方米淹 没巷道 600 余米,导致 69名矿工被困。2007 年 8 月 1 日 12 时 54 分随着最后 一名矿工安全升井,发生透水事故的河南陕县支建煤矿 69 名矿工,在井下固守 76 小时后全部生还。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制定了“一堵、二排、三通风”的抢险方案。“一堵”就是加大堵水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文化 > 实践经验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