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雄科大科技有限公司“610”反应釜溢釜事故调查报告2017 年 6 月 10 日 19 时 50 分,南雄科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公司)甲类树脂车间 1 号反应釜发生溢釜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南雄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海兵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按照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工作。通过现场勘察取证、询问有关人员,查阅相关材料、技术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责任,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
2、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概况和工艺及装置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概况。南雄科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属于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涂某祥,注册资金 80 万元,占地 33.27 亩,现有员工 40 人。公司分别有甲类仓库、甲类车间(两栋)和综合楼等,总建筑面积11568.7。该公司主要从事聚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和硝基清漆的生产,年产 10000 吨涂料、2000 吨树脂。2015月 9 月 9 日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为:(粤韶)WH 安许证字2015F0070。(二)事故反应釜工艺情况。
3、发生事故在 1 号反应釜。1 号釜容积为 10000L,生产产品为 UV 聚酯树脂,主要原料为丙烯酸、环氧氯丙烷、苯酐和三乙胺(引发剂),反应为聚合放热反应。反应机理为:在反应釜中将依次加入丙烯酸、环氧氯丙烷、苯酐和三乙胺(引发剂),采用导热油作为介质,利用釜内盘管加热到 70左右,然后停止导热油加热,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使釜内物料持续升温,这个过程需要用水冷却保持恒温,要求是 85-95恒温 1 小时,95-100恒温 1 小时,100-110恒温 1 小时,110-115恒温 1 小时,115左右经过检测达到产品要求,再降温到 90左右便生产出产品。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抢险救援过程(一)事故发生
4、经过。6 月 10 日下午 15 时 45 分,按照生产日程的安排,科大公司员工雷某林(班长)、朱某星(班长)和陈某群等五名员工来到树脂车间,轮值上中班(15 时 45 分至 23 时45 分)。上班后,他们按照工作流程,在一楼使用气动隔膜泵,通过管道向三楼的 1 号釜进行进料,将环氧氯丙烷、丙烯酸(液态桶装)等共 8.006 吨的原材料加入反应釜。17 时 10 分左右,雷某林在三楼按照物料清单和工艺流程,向 1 号釜投放了苯酐和三乙胺(粉末状)0.236 吨,随后关好釜盖,并记录了此时反釜内温度为 30。17 时 34 分,雷某林通知锅炉房操作工熊兆康升温至 90,给 1 号釜供热升温,使
5、 1 号釜温达到正常值 75。直至 19 时左右,1号釜温度控制正常。19 时,1 号反应釜温度升到 85.2,此时按照聚酯树脂作业指导书规定需通冷却水控制升温速度,达到恒温(85-95)状态 1 小时。19 时 15 分,雷某林观察 1 号釜反应温度已达 94.5,并有窜温现象,于是到二楼开启冷油系统辅助恒温。为确保有效控制釜内温度,雷某林先后三次(分别为 19 时 27 分、19 时 29 分、19 时 36 分)到二楼冷却水阀处检查水阀开启和通水情况,但都仅凭工作经验采用手触摸水管和听水流声音的方式判断通水情况,都未到三楼右侧显示屏检查冷却水泵的开启状态。19 时 38分,雷某林观察 1
6、 号釜反应温度已达 105,随即呼叫二楼当班操作工陈伟群上到三楼商量对策。19 时 40 分,1 号釜内温度达到 115,感到情况不妙,雷某林迅速跑到一楼休息室电话报告厂长朱某平。雷某林打完电话后回到三楼继续观察 1 号釜,发现釜内继续升温并听到异常声音,随即多次爬到三楼窗口观察放空管,发现有白色气雾冒出。朱某平接报告后立即赶往树脂车间,途经循环水池发现冷却水泵未处于运行状态。19 时 48 分,朱某平到达 1 号釜发现釜内温度已达 175并有气雾冒出,随即带领雷某林到三楼右侧操作显示屏检查冷却水泵开启状态,发现冷却水泵处于关闭状态,立即开启冷却水泵。随后下到二楼检查水阀开启情况,当朱某平回到三楼 1 号釜时,发现釜内气雾大量冒出,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并呼喊工人迅速撤离。19时 50 分,1 号釜发生了溢釜,将车间预制板屋顶掀开约 80多平方米,釜盖从屋顶飞出落在厂外对面华胜包装厂的车棚旁,与事发地距离 70 多米远的草地上。事故造成釜内大量未完全反应的原料及反应生成物喷出,并飞洒在厂区周边和顺风飘落在厂前大道上。(二)抢险救援情况。事故发生后,南雄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