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7414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DB3201T1147-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200CCS C 783201南京市地方标准DB 3201/T 11472023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emergency capacity of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2023-04-18 发布2023-04-20 实施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201/T 1147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5工作程序.26评估内容.47创新应用.5附录 A(资料性)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表.6附录 B(资料性)微型消防站配备要求.15附录 C(资料

2、性)应急能力评估报告格式模板.17参考文献.18DB 3201/T 1147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刚、苗永春、张晓蕾、杨文涛、吴真真、徐帅、张文涛、谷恒桦、高进东、毕晓东、薛雯、付学华、毕艳。DB 3201/T 114720231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

3、序、内容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层公共建筑high-rise public 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24 m的非单层的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建筑,包括宿舍建筑、公寓

4、建筑、办公建筑、科研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旅游建筑、通信建筑等。安全风险risk;hazard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来源:GB/T 330002016,3.8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来源:GB/T 296392020,3.1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来源:GB/T 296392020,3.2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演练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来源:GB/T 296392020,3.3DB 3201/T 114720232应急能力emergency capability在不稳定或破坏性事件发生之前、期间以及之后高效开展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的总体能力。来源:GB/T 401512021,3.2,有修改4总体要求高层公共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能力评估。开展应急能力评估时,可聘请有关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参与评估工作。5工作程序评估程序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度见图1。图1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程序确定评估对象应明确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

6、估对象。若评估对象为多栋独立的高层公共建筑,应将每一栋高层公共建筑作为独立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若多栋高层公共建筑的底层或地下部分是彼此联通的,底层或地下部分可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高层公共建筑若存在辅楼、配楼或其他的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估单元进行检查评估。成立评估工作组成立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组,工作组至少由1名评估组长和4名评估人员组成。评估组长应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评估人员应具有5年以上在安全、消防、电气、建筑、机械、暖通等专业领域的从业经验。DB 3201/T 114720233前期准备5.4.1编制应急能力评估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人员分工等。5.4.2收集应急能力评估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4.3收集被评估单位的应急管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应急物资和设备清单、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教育培训记录、设备设施维保记录等。5.4.4评估组宜根据高层公共建筑实际情况,参考附录 A 和附录 B 的内容,确定评估方法,从组织体系、制度与档案、应急预案、应急物资装备及经费、应急队伍、培训与宣传六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地方标准 > 南京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