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8912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最新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小编整理了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8 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1 篇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1 年 l0 月 3 日,湖南省株州市化工厂液氨储罐破裂,发生氨泄漏、立即停用,未造成爆炸事故,无人员伤亡。该储罐由湖南某化工厂机械厂制造,材料为 A3,工作压力为 25 兆帕,工作温度为常温,内径 1300 毫米,壁厚8 毫米。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均符合要求。1981 年 10 月 1 日至 3 日气温为 2628,10 月 2 日、3日液氨贮耀压力为 13 兆帕,贮罐上的压力表、弹簧式安全阀、板式液面计等安全附件,都灵敏好用,未发现异常,

2、使用时间共 8 个月。10 月 2 日 3 时多,操作工发现有氨味,当时只渗漏,认为只是焊缝气孔渗漏,所以,8 时多将 6 毫米胶皮用栓把渗漏处压上,10 月 3 旧氨味很大,经检查原泄漏处已破裂,立即停用,是一起未遂爆炸事故。二、事故原因分析1制造中存在缺陷。贮罐有三处裂纹。两处裂纹都是以丁字口为中心,向环焊缝接合线延伸,一处内外侧都出现裂纹,一处只是外侧有裂纹。还有一处是在纵缝上,裂纹方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向垂直于纵缝并向焊缝两侧的母材延伸。焊缝外形尺寸太差,纵焊缝宽达 42 毫米,裂纹处曾返修过,但无资料可查;环焊缝内外表面成形不符要求,太窄太高,母材与焊缝无圆滑过渡,易促使

3、裂纹扩展。人孔补强圈角焊缝与中间环焊缝丁字口处靠得太近,使人孔补强圈上环焊缝承受很大的残余应力。有强力组装现象,有的裂纹边缘有明显的锤击印。制造厂未对丁字缝作射线探伤检验,并取消了图纸的整体热处理要求。2存在应力腐蚀。由于返修、整形和焊缝过高而引起焊缝局部受力过大,在静拉力和介质作用下,破坏了表面保护膜,产生了应力腐蚀。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由于这起事故主要是制造质量问题,要求制造厂认真贯彻有关制造方面特别是焊接质量方面的规定,以保证质量,此外,投用后,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忌盲目蛮干,不按科学办事。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2 篇一、事故概况及经过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

4、ttps:/1989 年 7 月 8 日上午,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河润街住宅建筑工程高压消防泵房工地,工人们正从事地沟管道的切割与焊接作业。工人在使用由销售点拉回的氧气时,发现瓶阀有漏气现象,并嗅出明显的酒味,但未引起重视,用扳手扣紧阀门止漏后又开始工作。近中午时,一工人用长 300 毫米的扳手关闭氧气瓶阀时,气瓶突然爆炸。爆炸的气瓶共炸成 11块碎片,向约为 45 度的夹角范围飞出。最远的一块飞出约481 3 米,这块碎片重量约为 13 公斤。另一碎片,约重 26 5公斤,飞出 33 米,击中一龙门架体的 36 米高处,架体严重损坏,另一重约 32 米的碎片,飞出 33 米击中一塔吊 261米高

5、处角钢上,将角钢切开一条 8 毫米长断口。气瓶爆炸时将关闭瓶阀的工人当场炸死,另一名在现场的工人被爆炸冲击波抛出 11 米远,头撞在围墙上,右足被碎片击断并被抛到 20 米以外的居民住宅楼六层阳台上。另有两名在场人员一人被炸重伤,一人被炸成轻伤,共死 1 人,伤 3 人。爆炸造成约 28000 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二、事故原因分析1造成气瓶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充装氧气的气瓶内含有乙醇,氧、乙醇在混合比例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当给予起爆能量时,混合气会发生爆炸。2气瓶爆炸的间接原因是操作工违章作业,关闭瓶阀时用力过猛。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三、事故责任分析1哈尔滨制氧机厂生产服务公司氧气站,在

6、 7 月 7 日充装气瓶前,没有认真进行充装前的检查,造成不合格的混有乙醇的气瓶充装了氧气。充装单位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应负直接责任。2哈尔滨市第二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未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操作工人违章作业,劳动服务公司领导负有间接领导责任。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充装单位的领导应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充装安全的规定,并在本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充装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充装安全,并应对用户的安全负责。2充装工应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充装前的检查,将不合格的气瓶选出,杜绝错装、混装。3气瓶的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不要擅自对气瓶进行改装或改变充装介质。气瓶内充装介质需改变时,应由气瓶检验单位按规定进行气瓶改装工作。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压力容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3 篇一事故情况1995 年 3 月 2 日 14 时 10 分,一辆越南大卡车载着 19只容积为 400 升的液氨钢瓶,从广西凭祥市浦寨向越南方向驶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案例 > 压力容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