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9192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1、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 C60、400 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93 根,桩长 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 3m,采用 10104m 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 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 2.5m 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 2.8m.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 1.11.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

2、高以上 0.60.8m 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 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 1150cm 的桩有 88 根,在 5180cm 的桩有 14 根,100cm 的桩有 8 根,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19.1kN/m3,c13kPa,2

3、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16.9kN/m3,c6.7kPa,13.4)。南侧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偏位。(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 50cm 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 510m 处;偏移量大于 50cm 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

4、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6495m-1后,再由式 Rh3EIoaVx 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oa 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 40mm;Vx 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h(桩长)4 时取 2.441;EI 为桩身抗弯刚度),即h124.91kN.采用小于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施工时先清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h 水平推力使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安全。按上述处理思路施工,工期较短,处理费用约每根 3000 元。锚杆静压桩补桩。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并可根据工程桩

5、的实际偏位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在浇筑承台时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其余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会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但平均每根桩处理费用在 7000 元左右。根据以上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决定分别情况采用两种方法予以综合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处理:即推顶法用于处理偏位小于 50cm 的管桩,锚杆桩补桩法用于处理偏位大于 50cm 的管桩。3、推顶法处理的具体实施偏移量大于 50cm 的桩有明显缺陷,不宜采用推顶法,故应用锚杆静压桩补桩法,由于其施工技术比较成熟,在此不再叙述。下面主要介绍推顶法,其施工设备采用 XU-100 型地质钻机 2 台,注浆泵 2 台,100kN 千斤顶 4 台,高压

6、油泵 1 台,反力钢架若干米。施工步骤如下:(1)钻孔排土。根据偏位的程度在桩前侧用地质钻机钻 12 个400mm、深 24m 的孔,插入注浆管,注水造浆,同时排浆清除桩身前侧土体,以有利于用较小的水平推力回复桩位。(2)安装反力架,就位千斤顶,推桩移位。用高压注浆管贴紧桩身冲孔,深至持力层,借千斤顶初步推桩移位,要严格控制推挤桩顶移位的速率,以 25cm/h 为宜,完成总偏移量的 一半时停 3060min,保持用高压注浆管扩孔,第二次将桩顶推至复位。(3)桩的固定。在桩侧的孔穴内,灌入 525mm 碎石,人工插捣致密,注入速凝水泥浆,使桩侧和桩底虚土中的孔隙部分被浆液所充填,散粒被胶结,并较大幅度的增加桩侧和桩底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提高桩底土的抗偏荷载能力。(4)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进行再次低应变检测,以便确定还有缺陷的管桩的损伤位置,然后用高压水冲洗管桩孔至损伤处以下 12m,排出泥浆,投 525mm 碎石并注入速凝水泥浆,使管内形成牢固的混凝土柱。这样,不但可加固桩身,保证损伤程度不再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建筑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