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X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docx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30067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X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X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X 公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强化设备及人员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对危险先知先制,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全员参与改善现场的潜在危险及问题点。2范围:统一各部门包括人员、机械、电气、环境等相关事宜3权责:3.1 总厂安卫、部门安卫、现场主管依标准进行现场的月、周、日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现场的潜在危险点。3.2 现场主管负责指定危险设备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3.3 部门安卫负责每季度对本部的危险作业进行识别、汇总及申报。3.4 总厂安卫负责对危险作业人员颁发相应资质证明。3.5 危险设备的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点检,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3.5 危险作业人员

2、在作业安全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有权拒绝施工。4定义:4.1危险作业:通过危害识别确认的,可能导致人员受轻伤以上伤害的作业,如高空作业、汽水混合作业、砂轮机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4.2危险设备(工具):在危险作业中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设备或工具,如运转生产设备、金属切割设备(砂轮机、台钻、无齿锯等)、登高设备(高架平台、人字梯、安全带)、动火作业设备(电焊机、水焊、氩弧焊机)、高温设备、吊挂设备、运输设备(叉车、怪力、台车)、化学品设备(储罐、泵、管路、安全阀、急救设施)等。4.3特种作业: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叉车、锅炉、压力

3、容器(含气瓶)、电梯、起重机械等作业。4.4危险作业环境: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导致人员摔伤、烫伤、刮伤、砸伤等伤害的情况,如化学品存放区、高温设备区域,地面湿滑区域等。5参考资料: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6管理要求:6.1 危险设备的管理:6.1.1 所有危险设备必须指定管理人员,并于设备上标识,标识采用打印名片卡如下。6.1.2 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设备安全装置的正常使用,故障时及时维修或请专业维修人员维修,如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须及时报告给课级以上主管,经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否则不得使用。6.1.3 新增危险设备出厂合格证、

4、产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由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建立档案,集中管理。6.1.3 危险设备、特种设备管理者不得将设备借给无资质的人员使用。6.1.4 非正常或不安全设备禁止外借给其他人使用,否则一旦出现问题管理员负全责,正常设备借用时管理人员应将设备的情况交接清楚,否则出现事故管理人员负连带责任。6.1.5 电动小工具由归属单位的零件管理员负责管理,管理方式同上。6.1.6危险设备明显位置应该做安全标识及4R零灾害的重点确认内容以蓝色指令标识告知(如示例)。6.2 危险作业人员的管理:6.2.1 危险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保留培训签到单,为确保培训质量,经培训后一个月内出现事故

5、,培训讲师负连带责任。6.2.2 各单位各组长每月将本组新增危险作业人员培训签到单及培训内容交至本部门安卫处留存,并由本部门安卫汇总,填写部新增危险作业人员汇总表,经部主管核准后,会总厂安卫,由总厂安卫颁发危险作业证。6.2.3 作业证由本人持有,从事危险作业时随身携带,以备检查。6.2.4 无证人员不准进行危险作业。6.2.5 无特种作业证人员不得进行特种作业。6.2.6 无证人员有权拒绝主管危险作业要求,主管不得因此对其进行处罚,否则员工可以向高阶主管申诉。6.2.7 危险作业人员在进行危险作业前需做岗前指认呼唤,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6.2.8 高危险作业(如登高作业、动火作业、密闭空间作

6、业等),作业前必须提出申请,经审批后方可作业,否则作业人员警告处理。6.3 安全作业标准管理要求:6.3.1 危险作业必须制定安全作业标准(SOP),或纳入相关作业标准,内容包括穿戴标准(劳保用品)、动作要点、交流方式等。6.3.2 专用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制定并发行到现场;6.3.3 共同使用之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或主管负责制定。6.3.4 危险设备使用现场必须有操作标准或作业指导书。6.3.5 生管安卫课每年组织一次安全作业标准查核,并对实施最差的单位提出处罚建议。6.4 危险作业环境管理:6.4.1 总厂各单位应对本单位所有的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并指定 5S 负责人,6.4.2 5S 区域负责人负责对本区域潜在危险点进行管理6.4.3 危险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及实施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6.2.4 如果发生有人员因环境因素导致受伤,区域负责人将承担主要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 > 通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