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13.020.01CCS Z01团体标准T/CSES 1082023工业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Industrial park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struction guidance(发布稿)2023-08-29 发布2023-08-29 实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 布T/CSES 1082023I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与工业园区及其系统边界相关的术语.13.2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术语.13.3与碳有关的术语.44工业园区所处的环境.54.1了解工业园区及其所处的环境.54.2理
2、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64.3确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64.4碳排放管理体系.65领导作用.75.1领导作用和承诺.75.2碳排放管理方针.75.3工业园区的角色、职责和权限.86策划.8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86.2碳排放管理目标、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96.3碳评审.96.4碳排放管理绩效参数.116.5碳排放管理基准.126.6合规义务.126.7变更的策划.127支持.127.1资源配置.127.2能力和意识.127.3文件和记录.128实施和运行.138.1一般规定.138.2设计.138.3变更控制.138.4碳数据管理.139绩效评价.149.1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分析和
3、评价.149.2合规性评价.14T/CSES 1082023II9.3审核.149.4纠正及预防.159.5管理评审.1510改进.1510.1一般规定.16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610.3持续改进.16附录 A(资料性)工业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流程文件参考.17T/CSES 108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
4、工程技术大学环境与资源创新中心、中石环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元琛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晟环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华测认证有限公司、淄博市碳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岛欧赛斯环境与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中石大环境与安全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北京清环宜境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天融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台州市污染防治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智多兴投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虹川
5、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德兴光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九天、宋晓娜、常影、李睿男、鲁玺、刘竹、周颖、郎建垒、钟嶷盛、陆嘉麒、张瀛丹、翟建伟、候博峰、赵浩楠、田智勇、毕许静、程一鸣、蒯赟、梁晴晴、王晓成、彭智勇、王春雷、杜文俊、王荣鑫、刘玉国、杨幸、肖福勤、韩亚西、张志智、王陶、孙潇磊、王馨瑶、孙慧、徐同高、赵风杰、夏志同、戴安国、王晓艳、王珍华、蒲中奇、冯林安、陈忠东、章佩丽、王浩、林星、吴莉萍、陈敏、王瑞华、封磊、张家驰、查勇、关欣、李晓龙。T/CSES 1082023IV引言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产业调整优化升级的空间载体,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在提供大
6、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实现精准减排的关键落脚点,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和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工业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关键和迫切的挑战之一则是缺乏标准引领,工业园区双碳标准化是其开展双碳工作的先行基石。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是指导工业园区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工业园区按照本文件有效实施碳排放管理体系可以实现碳排放管理的预期结果,降低碳排放量或碳排放强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国温室气体总规划目标做出贡献。T/CSES 10820231工业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 建设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园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与工业园区及其系统边界相关的术语3.1.1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各级政府为整合经济、高新技术资源或实验示范而划定的功能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以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产业集聚区。3.1.2零碳能源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