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山井下及露天开采安全.一、基本概念.“矿山”一词,从自然界的形成看,是指蕴藏矿产资源的一个地方或一块地域;从经济形式看,是指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主要指企业;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角度看,是指依法批准的矿区范围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场所及其附属设施。,矿山的划分如下:按业务:包括地质勘测、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设备制造、安装、进出口等各个矿山生产工作环节。按性质:包括国有、集体、合伙、私营、个体、股份制、三资企业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和组织。按开采法:包括地下开采、露天开采、井工开采(液体矿、气体矿、液化等)等方式。按行业:包括煤炭、冶金、建材、有色、化工、轻工、石油
2、、核工业、交通、劳改、军工等各种行业。按矿种.一、矿山.1、煤矿.2、非煤矿.,a.金属矿.1).有色矿(金、银、铜、铝等).2).黑色矿(铁).b.非金属矿.1).固态矿山(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2).液态矿山(石油、卤水等).3).气态矿山(天然气、硫化氢等)本节重点叙述非煤矿山的开采安全。二、矿山地下开采及事故预防.1.开采方法.在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必须根据矿床的自然状况及地质构造,选用恰当的采矿方法。采矿方法的选择有几点基本要求:,(1).确保矿床开采工作的安全和良好的劳动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矿山开采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保证采矿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
3、的安全和健康,是评价开采方法的基本要求之一。(2).劳动生产率要高。采用高效率的采矿方法,运用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加强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3).矿石的损失、贫化要小。矿石损失是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一部分工业储量矿石未能采出,或已采下但未能运出来丢失在井下的矿石。矿石贫化是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采下来的矿石中混有废石,或者因部分有用组分溶解和散失而引起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是检验矿山开采技术水平,衡量采矿方法的合理性及矿产资源利用能力的技术经济指标。,(4).降低采矿的矿石成本。在采矿生产中,降低劳动消耗,提高
4、采出矿石的品位,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材料和动力消耗等是降低成本的几个主要途径。根据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的不同,金属和非金属(建材、化工矿山等)的地下采矿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空场采矿法,包括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分段采矿法、阶段 矿房采矿法等。这类采矿方法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残留的矿柱进行支撑,采空区始终是空着的。一般在矿石与围岩很稳固时采用。第二类崩落采矿法,主要包括壁式崩落法、分层崩落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有底柱阶段崩落法等。,其特点是随着矿石被采出,有计划地用崩落矿体的覆盖岩层和上下盘岩石来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采区矿山压力和处理采空区。一般在矿
5、体围岩不稳固,地表允许陷落的条件下采用。第三类留矿采矿法,包括浅孔留矿法、深孔留矿法两种。其特点是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内暂时存留部分采下来的矿石,借以配合矿柱支撑采空区。一般在矿石较稳固,且不易氧化、粘结和自燃,围岩中等稳固的条件下采用。第四类充填采矿法,包括干式充填法、水砂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支柱充填法等。其特点是在回采时,采空区依靠充填其内的充填料或支柱,或支柱与充填料相配合形成的人工支撑体来支撑采空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维护采空区,对围岩的稳固性要求不高,但生产成本较高。主要用于开采矿石价值高,要求回收率高,不允许地表陷落和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床。,2.常见事故预防.(1)冒
6、顶片帮(顶板事故).在采矿生产过程中,最常发生的事故就是冒顶片帮事故。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如果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产生片帮事故。b.检查不周,疏忽大意。,根据冒顶伤亡事故的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一些地方发生松动和开裂,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就要冒落,这时如果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所以应在放炮后加强对采场顶帮的检查和处理。在停工较长时间恢复生产时,也应加强对顶帮的检查。c.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后面的冒落;撬左边时,右边冒落;撬小块浮石时,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人员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