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煤矿防治水十六字方针是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2.新颁布的防治水规定特点,一是对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规定更加严格。二是对防治老空水害规定更加严密。三是对强化防治水基础工作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四是减少了有关防治水的行政审批。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4.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5.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6.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7.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
2、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8.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9.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10.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11.在防水闸门来水一侧 15-25 米处范围内,应加设 1 道挡物箅子门。12.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老空: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井巷的总称。13 矿井正常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14.矿井最大涌水量是指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
3、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15.安全水头值,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16.防隔水煤岩柱,为确保近水体下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之间的煤岩层区段。17.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应力超过岩层强度极限时,岩层便发生断裂,断裂后若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称之断层。18.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交面线、断距(落差)、倾角、倾向等。19.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是指:“防”主要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柱;“堵”主要指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疏”主要指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主要指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截”主要指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
4、20.水的总矿化度指水中所有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单位用表示。21.水的总矿化度:淡水1()、微咸水 1()3()、咸水 3()10()、盐水 10()50()、卤水50()。22.通常供饮用的地下水值在 6.58.5 之间。23.地下水的硬度是指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24.井田单位涌水量指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25.冒落带由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破裂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范围。26.导水裂缝带指冒落带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断裂,产生裂缝,且具有导水性的岩层范围。27.带压开采指具有承压水压力的含水层上进行的采煤。28.隔水层厚度是指开采煤层底板至含水层顶面之间隔
5、水的完整岩层的厚度。29.煤矿必须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30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要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31.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应当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32.矿井在雨季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落实责任,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3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34.矿井水文地质
6、类型与单位涌水量关系:简单 q0.1,中等 0.1q1.0,复杂 1.0q5.0,极复杂 q5.0(Ls-1m-1)。3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与突水量关系:中等 Q3600,复杂 600Q31800,极复杂 Q31800(m3/h)。3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 3 年进行重新确定。37.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 1 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38.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每小时 300 立方米以上或者造成死亡 3 人以上的突水事故。39.生产矿井防治水应具备矿井涌水量,气象资料,地表水,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抽(放)水试验。矿井突水点,矿区地质钻孔综合成果,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水质分析成果,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水源井(孔)资料,封孔不良钻孔资料,井田周边煤矿及采空区相关资料,水闸门(墙)观测资料等资料。40.矿井防治水应具备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件。41.矿井应当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水灾路线,设置贴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标,并让全体职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够安全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