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卒中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 敏,卒中中心的理念 卒中中心建立的基本要求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卒中中心-我们的经验,卒中中心相关理念,组织化管理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目的是提供给卒中患者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花费效果合适的措施缩短入院到影像检查和治疗的时间快速神经科评价更多的病人收入急性卒中单元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医疗成本,什么是卒中中心?,建立卒中中心有什么好处?,卒中中心的两个等级和网络建设,综合卒中中心,卒中中心,未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
2、病人,病人,病人,卒中中心网络病人就诊及转运示意图,综合卒中中心(具备更多人员、设备及技术资源,专业化程度更高),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急诊室、实验室/CT(24/7)、卒中单元,卒中小组(24/7)、神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检验科医生、护理师、康复师,CT/实验室检查/心电图(24/7)、心超、颈动脉超声,急性期rt-PA溶栓、血管内治疗、二级预防、康复治疗,24小时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分、随访计划,医学继续教育、医疗服务质量数据库登记,卒中医疗质量的绩效指标,卒中中心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不同学科独立作战,多学科并肩作战,卒中中心建设将打破原有分科治疗的壁垒,整合神经内外科、急救室、影像、介入
3、科的力量,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过去诊疗模式,卒中中心促进诊疗流程的规范化,急性期治疗,卒中小组评估60分钟内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手术干预,二级预防,康复治疗,出院随访,抗栓 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制定目标 运动治疗 语言训练,制定计划 定期随访,院内多学科合作,院内多学科联合服务-团队建设,超声,发病,神内急诊,多模式影像,静脉溶栓,血管造影,机械取栓,症状恢复,康复治疗,溶栓小组评估,影像,神外,康复,神内病房,神内,急诊,院前,影像,检验,DWI,PWI,MRA,多模式影像学指导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者的3月预后不劣于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组(45.8%vs
4、 53.3%,p=0.297);两组的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6.8%vs 3.1%,p=0.250),提示多模式影像指导下的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多模式MRI指导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核心区体积=11.7 mL,半暗区组织=127.9 mL,多模式CT 指导溶栓,和墨尔本大学合作,12,2011年,定义:Door-to-Needle Time(DNT)指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使用rt-PA的时间间隔 将DNT时间分为两部分:到达医院-出发影像检查 出发影像检查-开始用药,组成质量改进小组,时间追踪模式,时间追踪表(左图)每环节时间定位到分 责任到人 双人核对填写,登记二次
5、复核 每周讨论、追责、改进,溶栓流程的持续质量改进,改进措施举例,启动时间追踪后DNT缩短显著(108.452.4min vs.87.633.2min,P0.001),以发病1小时内就诊者缩短最为显著(132.546.0min vs.90.321.0min,P0.001);启动时间追踪前后,DNT与ODT从显著负相关(r=-0.169,P=0.015)转化为无明显相关(r=-0.013,P=0.885)。,时间追踪模式:取消主观因素的影响,2015年目标,JAMA April 23/30,2014,TARGET:STROKE 卒中质量改善计划,我们医院的数据(2012.10-2014.12),
6、2015年目标值:DNT60min比率大于60%,指南建议:DNT60min比率大于80%,院前120合作,1,2015年:启动院前急救通知的溶栓流程,溶栓小组接到通知记录患者信息及评估预检挂号通知急诊抢救室联系影像科通知上级医生,抽血送检化验内容血常规血生化凝血谱心肌酶谱 基本生命体征 心电图,启动溶栓流程绿色通道准备转至影像检查溶栓知情同意谈话,启动院前流程后显著缩短ONT,影响发病到溶栓时间(ONT)的多因素分析,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卒中救治网络,卒中救治网络-多学科合作模式,微信群:溶栓团队群、血管内治疗群、院前急救群卒中急诊救治网络:接诊无多模影像支持医院转来的溶栓患者 接诊无取栓条件医院转来的溶栓患者双向转诊网络:脑血管病专科门诊随诊、长期跟踪 与社区医院开展双向转诊 与地区各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大医院、大课堂、精医术、广教育,构建脑卒中防治网,脑卒中学科群技术示范及辐射作用,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巡讲,进修医师及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开展技术推广工作,远程教育,积极构建协作体系,浙医二院卒中中心,卒中中心网络建设,病人,病人,病人,院前120合作(急救群),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