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2 1 1 02 0 2 4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技术要求T e c h n i c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P r o d u c t i o no fS t a b l e I s o t o p i c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 2 0 2 4-0 2-0 7发布2 0 2 4-0 8-0 7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技术要求T e c h n i c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f o rP r o d u c t i o no fS t a b l e I s o t o p i c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J J F2 1 1 02 0 2 4 归 口 单 位: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本规范委托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2 1 1 02 0 2 4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逯 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 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卢晓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赵 燕(中国农业
3、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张 琳(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J J F2 1 1 02 0 2 4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研制方案策划(2)4.1 需求分析(2)4.2 方案设计(2)5 原材料要求(2)5.1 基体(2)5.2 特性和特性值(2)6 制备(3)6.1 原材料的采集和筛选(3)6.2 加工制备(3)6.3 制备批量(4)6.4 分装、包装及保存(5)7 均匀性评估(6)7.1 单元间均匀性评估(6)7.2 单元内均匀性评估及最小取样量的确定(6)8 稳定性评估(6)8.1 稳定性评估的类型及方法(6)8.2 有
4、效期的确定(7)9 定值(7)9.1 计量溯源性的建立(7)9.2 校正技术(8)9.3 定值模式的选择(8)1 0 不确定度评估(9)1 0.1 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b b(9)1 0.2 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s(9)1 0.3 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uc h a r(9)1 0.4 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评定(1 1)1 0.5 赋值结果的表示(1 1)1 1 标准物质有关文件的编制(1 1)1 1.1 证书和标签(1 1)1 1.2 研制报告(1 2)J J F2 1 1 02 0 2 4引 言稳定同位素分析属于同位素分析的范畴,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化学、核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
5、水文地质、法庭科学、航天、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广泛而深入。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依赖相应的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其研制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自然界中,大多数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差异较小,对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待测组分形态各异,挥发性、极性、基体等不同,为避免同位素分馏,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案应进行个性化设计;3)现代分析技术要求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种类系列化、量值水平多样化。本规范依据J J F1 3 4 2 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要求、J J F1 3 4 3 标准物质的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评估、J J F1 8 5 4 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的建立、评估与表
6、达计量技术规范等,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特点制定,对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关键技术要素,包括原材料、制备、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定值、不确定度评定、包装和存储、文件编制等进行了阐述和要求。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2 1 1 02 0 2 4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技术要求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含有碳、氮、氢、氧、硫、硅等元素同位素的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的原料选材与制备、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定值、不确定度评定、赋值结果表示、研制报告及证书和标签要求等。本规范适用于稳定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生产),也可以为其他类型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生产)提供参考。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0 0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1 0 0 5 标准物质通用术语和定义J J F1 0 5 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 J F1 1 8 6 标准物质证书和标签要求J J F1 2 1 8 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J J F1 3 4 2 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要求J J F1 3 4 3 标准物质的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评估J J F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