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概 述,当前,随着我国电器产品向高精度、小型化方向发展,电器产品中电接触点的铆接工艺已越来越多的被焊接工艺取代。目前已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钎焊(包括火焰钎焊、电阻钎焊)、点焊和凸焊。由于接触元件是电器产品动作过程中的执行者,它直接影响电器产品的动作可靠性和寿命,特别是对弹性元件及各种热双金属片等材料,除要求焊接质量高、焊接热影响区小外,还应保持其特有的性能。另外,由于焊接不合格造成银触点报废的浪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根据产品结构和要求,选择某种可靠、合理和高效的焊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电阻焊:通常包括点焊、缝焊、凸焊和对焊。电阻焊是利用电流在压力的作用
2、下,通过工件及焊接接触面间所产生的电阻热,将焊件加热至塑性或局部熔化状态,同时在保持压力的情况下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点焊:将工件压紧在两个柱状电极之间,通过加压通电使工件在接触面熔化形成熔核,然后断电并在压力下凝固结晶,形成组织致密的焊点。缝焊:与点焊相似,所不同的是用旋转的盘状电极代替柱状电极。叠合的工作在圆盘间受压通电,并随圆盘的转动而送进,形成连续焊缝。凸焊:在一工作的贴合面上预先加工出一个或多个突起点,使其与另一工件表面相接触并通过加压通电,然后压塌使这些接触点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钎焊:通常分为硬钎焊和软钎焊。钎焊是利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作为钎料,加热后,钎
3、料熔化,焊件不熔化,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将焊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气焊:利用气体火焰作热源的焊接方法,最常用的是氧乙炔焊。扩散焊:将工件在高温下加压,使工件接触面达到分子间相互扩散形成连接的固态焊接方法。贴合面:电阻焊时,在电极压力作用下,两工件彼此紧密接触的表面。熔核:电阻焊时,在工件贴合面上熔化金属凝固后所形成的金属核。熔核直径:电阻焊时,垂直于焊点中心横截面上熔核的宽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预压时间:从电极开始加压至开始通电的时间。预热时间:(预热电流)工件通过预热电流的持续时间。通电时间:(焊接电流)每一个焊接循环中,自焊接电流接通到焊接电流停止的持续时
4、间。间歇时间:从焊接通电时间结束到后热(回火)电流开始通过之间的时间。回火时间:(回火电流)回火电流持续的时间。煅压时间:从焊接电流结束到撤消电极压力之间的一段时间。休止时间:两个相邻焊接循环之间的间隔时间。分流:从焊接主回路以外流过的电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电极压力:通过电极施加在工件上的压力。电极:与工件外表面相接触用于传递压力和电流的载体。工作行程:活动电极在加压方向上规定移动的距离。压痕:由于通电加压,电极在工件表面上所产生的与电极端头形状相似的凹痕。压痕深度:工件表面与压痕底部的距离。电极粘损:电极工作表面被工件表面的金属和氧化皮粘附污损的现象。缩孔:熔化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收缩而产
5、生的残留在熔核中的孔穴。喷溅(飞溅):从工件贴合面或电极与工件接触面间飞出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目录,接触焊接基础知识,概述 名词解释 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 凸焊的工艺参数 结束语,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火焰钎焊:火焰钎焊普遍用于电器接触元件上接触点与基材的连接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焊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通常是采用氧乙炔焊)、投资少和焊后检验方便等优点。但它同时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手工操作技能要求高、焊后工件表面质量差、废品率高和危险性大等缺点,并且难以满足高精度质量要求(如接触点焊后高度、尺寸精度)的工件。因此,随着科技进步、产品精度与质量要求和客户要求的不断提
6、高,火焰钎焊的应用范围已越来越窄。目前已属于落后的工艺技术并很少用于电器产品接触元件的加工生产中。,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电阻钎焊:电阻钎焊普遍用于电器接触元件上接触点与基材的连接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与火焰钎焊相比,这种焊接工艺对设备具有特殊的要求,投入大于火焰钎焊。同时能缩短焊接时间、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生产率等优点。但由于电阻钎焊与火焰钎焊同时存在着都要使用钎料和钎剂,辅助加工工序无法避免,同时还增加了产品成本。另外,由于电阻钎焊同样采用手工放置接触点,对高精度产品要求的焊后接触点位置尺寸同样难以保证。目前该工艺方法电器产品接触元件中的应用也已越来越少。,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电器接触元件中常用的焊接方法,点焊:点焊工艺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开始普遍用于电器接触元件上接触点与基材的连接。这种焊接工艺所需设备与电阻钎焊相类似,其原理也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点焊是靠工件本身熔化形成核芯。其优点与电阻钎焊相同,但同样是由于采用手工放置接触点,对高精度产品要求的焊后接触点位置尺寸同样难以保证。同时,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