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备案号?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震 行 业 标 准?地震编目规范?发布?实施中国地震局发 布书书书?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地震编目内容?工作流程和要求?产出格式?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类型代码?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位号?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台网代码?附录?规范性附录?定位精度类别?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震相表?附录?资料性附录?测量体波?面波的振幅与周期的方法示例?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打印格式?附录?资料性附录?基本地震目录示例?附录?资料性附录?扩展地震目录示例?附录?资料性附录?地震台站参数表示例?附录?资料性附录?仪器参
2、数表示例?附录?资料性附录?地震观测报告示例?附录?规范性附录?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交换格式?附录?资料性附录?地震观测报告卷示例?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英?黄文辉?沈玉松?苏金蓉?马晓静?代光辉?吕金水?赵永?邹立晔?杨选?苏柱金?吴叔坤?谢剑波?刘军?杨晶琼?上官文明?引言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观测系统重要的产出?是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资料?其完整性?及时性与准确
3、性直接影响地震预测和地震学基础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已建立了上千个地震台站?实现了全国数据实时共享?地震目录及地震观测报告的编报内容?上报时间?上报模式?汇交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地震编目工作的变化和我国地震观测系统现状?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的需要?为规范我国地震目录及地震观测报告的产出?制定本标准?地震编目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编目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及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产出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震台网和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用于特定目的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可参考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4、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地震震级的规定?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地震名称确定规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震基本参数?表征地震时间?空间?强度的几个物理量?包括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等参数?地震目录?按时间顺序?将地震记录分析的主要参数进行收录?编辑而成的目录资料?地震目录包含基本地震目录和扩展地震目录?基本地震目录?以地震基本参数为主编辑而成的地震目录?扩展地震目录?以地震基本参数?定位质量参数?震级参数?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断层面解参数及矩张量解参数等编辑而成的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按地震目录次序?
5、逐条列出每个地震事件的扩展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数据的文件?地震编目?对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并产出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过程?震源参数?根据地震波记录获得的表示地震震源特征的物理参数?主要包括应力降?震源尺度?地震矩和震源半径等参数?定位精度?在一定置信度下描述定位结果的误差估计?最大空隙角?两相邻台站分别与震中位置连线所形成的最大夹角?最大次空隙角?两个台站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其他台站时?两个台站分别与震中位置连线所形成的最大夹角?台站分布方位均匀度?描述台站分布方位均匀度的参数?定义为台站实际分布方位与最佳分布方位之间的平均绝对偏差?信噪比?信噪比是地震波形记录中地震信号与噪声的强度
6、之比?可用于描述地震记录的质量?地震编目内容?基本地震目录内容?发震日期和发震时刻发震时刻应采用多台测定值并应给出发震时刻的误差?发震日期采用公历日期?格式为?发震时刻以北京时间小时?分钟?秒表示?格式为?震中经纬度震中经纬度正负符号采用东经和北纬为正?西经和南纬为负?单位采用度?数据应至少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单台记录地震不标明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天然地震事件的震源深度值可采用与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等其他参数联合反演求解?或使用深度震相等方法单独反演获得?反演深度不稳定时也可用历史统计值固定震源深度?其值不应为?或空值?非天然地震的深度值应为空值或固定深度?震源深度的单位为千米?数据应保留到个位?单台记录地震不标明深度?震级应按?的规定测定各类震级并给出相应的发布震级?测定的震级应采用多台平均值?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震中参考地名国内地震的震中参考地名应符合?的规定?国外地震的震中参考地名宜参考?附录?给出的国际通用的?地震分区名称命名?单台记录地震在地名栏应给出地震台站所在地的省份名称?台站名?值?地震类型代码地震类型代码的使用见表?的规定?地震位号地震位号即震中所在地区号?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