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备案案号号: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震 行 业 标 准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 发布 实施中国地震局发 布/目次前言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基本要求 直击雷的防护 配电系统的防护 信号线路的防护 屏蔽措施和布线的防护 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雷电预警 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附录 (规范性附录)地震台站配电附录 (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布设示意图附录 (规范性附录)检查测试记录表附录 (资料性附录)接地电阻测量参考文献/前言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
2、地震台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刚、黄锡定、吴荣辉、赵建和、何案华、贾鸿飞、邓卫平、肖武军、胡斌、李江、陈敏、王建国、谭俊义、石岩、李少睿、赵京轶/引言地震台站是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专业场所 我国大多数地震台站地处野外 普遍存在雷电灾害的风险 地震观测系统屡屡因雷击损坏而中断观测 严重影响数字化台站的正常运行和资料数据的连续产出 现有国家标准不能满足地震台站的实际需求 中国地震局于 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 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布线及防雷技术要求(以下简称 技术要求)并于 年开始试行六年来 依据 技术要求 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地震台站开展综合防雷的试点
3、、示范、推广改造 取得了明显的防雷害效果 为规范地震台站综合防雷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在总结台站综合防雷改造的实践基础上 广泛征求台站一线监测人员和地震系统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 研究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与 技术要求 的区别在于 重新梳理了地震台站综合防雷的关键环节 修订了配电系统的防护、信号线路的防护、屏蔽措施和布线的防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在试行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增加了雷电预警、防雷装置的维护管理以及相应的图表 同时将台站综合防雷关键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和操作步骤归纳到附录中 便于直接查用/地震台站综合防雷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台站综合防雷中的直击雷防护、配电系统的防护、信号线路的防护、屏蔽措施和布线的
4、防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雷电预警 以及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台站综合防雷设计与维护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低压电涌保护器()第 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 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5、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震观测系统 对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壳形变等相关现象的观察与测量使用的软硬件集合 综合防雷 各种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方法、装置应用的总合 防雷装置 用于直击雷防护和防止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的装置/雷暴日 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雷声的日子称为一个雷暴日注:改写 定义 多雷区 一年平均雷暴日在 天 天以内的地区注:改写 定义 强雷区 一年平均雷暴日超过 天的地区注:改写 定义 接闪器 接收直接雷击放电的金属物体 引下线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定义 接地体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定义 接地线 仪器设备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
6、或中性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导体 接地装置 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总合注:改写 定义 接地 仪器设备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中性线连接/共用接地系统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 定义 地网 埋在地中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一组接地体 接地排 在观测房内承接各类接地线的矩形或条形铜排 /冲击电流/视在波前时间为 、半峰值时间为 的冲击电流 定义 电涌保护器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注:电涌保护器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电源防雷器 防止雷电和其他过电压侵入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信号防雷器 防止雷电和其他过电压侵入地震观测系统信号设备的专用电涌保护器 残压 当放电电流流过电涌保护器时 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 定义 电磁屏蔽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 定义 /等电位连接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电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少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