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某车间 2008“9.8”一般火灾事故2008 年 9 月 7 日大夜班,联合 DMC 装置 T605 所出的 PG 半成品含量开始逐渐下降,塔釜加热效率降低,该车间按计划对T605 进行排残液工作,6 点左右 T605 停止进料,准备降低塔釜液位排残液。8 点左右,塔釜在浓缩物料时温度已升至 155,按照以往排残液的经验,操作人员通知司炉准备停 T605。随后塔釜加热量开始逐渐减小,给塔釜降温。塔釜加热量减小过程中,塔釜温度微涨。9 点左右系统真空开始有微降的趋势,约 9点 10 分停真空泵,准备撤负压。但发现系统真空仍然持续下降,并形成正压,此时该车间安排将所有系统放空点打开泄压,系统
2、压力出现短暂下降趋势后,随即又迅速升高。现场人员立即将真空泵开启,在真空泵开启状态下,系统压力和塔内温度不断升高,约 9 点 40 左右安全阀起跳,系统压力迅速下降,约三分钟后安全阀回座,压力逐渐恢复到常压。此时车间对此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估计是釜内碳酸类盐发生迅速分解大量释放出二氧化碳造成塔内超压,同时釜内高沸点醇类快速聚合释放出大量热量使釜温升高。车间立即安排操作人员开始排残液,但发现残液泵上量不好,在经过机修检查确认泵本身没有问题后,发现仍然无法排出残液,此时判断塔内残液有结焦的可能,于是安排操作人员将塔釜人孔拆开检查。人孔拆开后由于塔内气相量很大,难以观察塔内具体情况,然后关闭人孔,自回
3、流线注水给塔内降温。15 点 50 左右塔釜温度降至105,将真空泵开启,在真空泵持续抽气的情况下,观察塔内与推测情况基本一致,塔内釜低物料大量结焦。经对焦块观察后,发现焦渣易溶于水,随后车间确定用水溶焦方案除渣。除回流线一直注水外,又在釜低人孔处加消防胶带加速注水,塔釜联通线低点放空。操作人员在对塔内加水冲洗过程中,发现用铁管能将焦块击碎,使焦块颗粒变小。于是车间决定将塔底联通线拆开,用水流将焦渣自循环阀出口冲出,经过数次冲洗于 23 点 30 左右将釜内焦渣清理干净。9 月 8 日 0 点安排大夜班操作人员清理现场卫生,等塔内温度降低后对塔底部有挂焦情况的填料进行清洗。1 点 5 左右四班
4、班长张某在现场卫生清理过程中发现 T605 底层填料东南侧塔壁保温铁皮发红,出现燃烧现象,随即开启装置北侧消防炮对塔身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汇报车间。车间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判断塔内起火燃烧,立即安排人员接消防水带在起火部位上方进料口人孔注水灭火,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电话汇报公司主管领导。车间通知各装置抽调人员到联合 DMC 装置加强灭火力量,同时将塔釜底部人孔和再沸器下口进气部位进行封堵杜绝空气助燃。安排专人在厂门口对消防车辆进行引导,1 点 45 左右消防车进厂,用消防泡沫对塔内及塔身进行灭火、降温。1 点 50 左右生产副总经理到达车间现场指挥灭火,2 点左右着火部位火情基本控制。在
5、与现场消防人员沟通后,生产副总经理决定在继续对塔内外进行喷水灭火降温的同时,由车间组织人员对再沸器联通线和下层人孔进行恢复,将水加至着火区域上方,彻底消灭险情。3 点 50 左右塔内加水完成,火灾险情彻底结束。事故原因:1、起火原因分析,丙二醇工艺改为水洗过滤蒸馏后,丙二醇中的醇钠盐经过碳化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碳酸类盐,碳酸类盐溶在水中随物料进入 T605 中,部分附着在进料口下方填料中,部分进入塔釜。在排残液浓缩升温过程中碳酸氢钠所占比重大时就易于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 9 月 7 日上午 T605内部二氧化碳大量析出造成塔压升高安全阀起跳,T605 内焦化物质随气流附着在底部填料中,人
6、孔打开后富氧空气进入,导致填料内不明物料自燃起火造成火灾。车间在实施技改过程中,对技改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2、技改没有书面技改方案和技改条件下的工艺操作,停工、开工方案,技改方案实施前没有经相关单位、相关领导签字认可而强行实施。事故责任人及处理情况:1、老区二甲酯车间主任作为主要安全负责人,负有直接管理责任,扣发半个月岗位津贴。2、公司技术部部长主管公司技术改造,负有技改管理组织不力责任,扣发半个月岗位津贴。3、公司生产副总主管公司生产安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扣发岗位津贴 500 元。4、公司总经理助理主管公司技术改造,负有技术改造管理责任,扣发岗位津贴 500 元。5、公司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管理责任,扣发岗位津贴 200 元。6、老区二甲酯车间班长张某在打扫现场卫生时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施救,控制了事态的发展,表现突出奖励 100 元。防范措施:1.在以后的技改项目中,项目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部负责组织论证、工艺变更、制定操作程序并负责相关员工的培训工作。2、项目中试过程中,技术部负责制定开停工方案、应急救援措施并有相关领导和部门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