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讲解了气焊与气割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该规程指出,从事气焊与气割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并接受专业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独立操作。作业前,需确保所使用的气瓶、回火防止器、焊(割)枪、橡胶软管、阀门、减压器等设备完好无损,不得有泄漏现象。每个焊(割)枪都应配备独立的回火防止器,使用前应检查焊(割)枪的射吸能力是否正常,氧气皮管与焊(割)枪进气接头必须连接牢固,防止工作中脱开导致乙炔回火伤人。进入容器或通风不良处工作时,必须采取临时通风措施,防止乙炔积聚产生爆炸。焊(割)枪不得有堵塞和过热现象,防止产生回火。使用气瓶时,应避免将
2、其放置在阳光直射、靠近热源、可能产生电击、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地方,不准强烈撞击,阀门必须密闭无泄漏现象并配有瓶帽,存放应有防倾倒措施。气瓶内的气体不准用空,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压。氧气瓶及其附件不准与油脂或粘油脂的物品接触。操作时,氧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乙炔瓶搬运、装卸、使用时必须竖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使用时必须装有专用的减压阀和回火防止器,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操作时人体应位于侧面安全位置,缓慢开、关。严禁使用明火检漏和烘烤冻结,应采用肥皂水检漏,热水解冻。减压阀至少每年送交检验一次。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气焊与气割作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涉及金属加工、建筑施工、机械制造、船舶维修等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该规程旨在确保气焊与气割作业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