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如何才能做好突发事件的自救和社会救援企业如何才能做好突发事件的自救和社会救援生产安全事故突发性、偶然性特点,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两大任务:一方面是利用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作废和财产损失。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预防、关键在救援。突发事故发生后,企业能否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救援,是控制事态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基层安监工作实际,就企业如何做好自救及社会救援、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谈几点看法。一、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应急自救准备一、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应急自救准备按照应急响应的级别,事故应急救援可分为企业自主救援与社会救援两种。大
2、部分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初期,只要准备充分、发现及时、处置得当,只要通过企业自身的救援,就能将事故消灭或控制在萌芽状态。相反,如果事发初期,惊惶失措,未及时采取措施或盲目施救,就会导致事态扩大,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日常应急准备应重点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建立应急队伍,解决“谁去救援”的问题。俗话说“有备无患”。企业要建立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实效地组织应急救援队员进行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和演练,保证对企业内部的重大危险源、应急物资装备、道路交通、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等了如指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队伍的危机意识、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突发状况,仅
3、凭“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平时加强队伍的纪律性、专业性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保持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为应急救援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解决“怎么救援”的问题。应急救援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提前制定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各企业,尤其是煤矿、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要在健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后,建立相应的现场处理方案,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增
4、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搞好预案和应急知识培训,解决“一旦有事怎么办”的问题。全体职工既是突发事故的承受者,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是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采取不同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应急处置措施、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员工安全意识等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安全知识,熟悉预案救援程序和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四是开展预案演练,解决“预案的可行性”的问题。演练的目的是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
5、救援程序,熟悉应急救援方法,掌握应急救援工具、器材、装备的使用方法,提高救援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演练过程中还可以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提高现场指挥的指挥能力,检验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装备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正确性,检验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救援技能。因此要防范于未然,警钟长鸣,无论是在演练准备上还是在演练过程中都必须严肃对待,时刻保持“应急不应付,演练不演戏”的心态,把应急演练作为实战,及时评估修订完善预案,这样才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五是强化救
6、援物资器材储备,解决“用什么救援”的问题。完善的物资救援装备是及时迅速实施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必要保障。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和救援物资储备库,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罩、气体检测仪器、堵漏装置等应急救援常用器材用品,及时淘汰、更新不适应救援工作需要的交通工具、救援仪器装备、救援技术等,并对报警装置定期检查维护,适时补充装备、扩展技能,不断壮大救援力量。并在每次救援结束后及时对装备、物资进行清点、维修,使救援器材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六是加强与周边单位之间沟通联系,解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问题。“远亲不如近邻”。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相邻企业之间、企业与驻地村居社区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做好应急预案间的衔接,在发生事故时才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工作,保证熟悉每一个服务对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了解危险目标周围相应灭火、防护、抢救器材数量、分布情况,熟悉其相应救援预案,为实施救援打下基础。无论是对其他企业伸出援手还是请求支援,都要对周边情况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救援时间,了解救援路线,合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