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docx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83776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掘进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 1XX 煤矿于 2006 年 11 月建矿,开采标高 19001600m, 矿区面积 0.8068k 。XX 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直线距离 62km,属老厂镇所辖。区内公路多为柏油路面,交通较为方便,煤矿至老厂镇驻地 13 km。2主要开采煤层 C2、C3、C7、C8、C9 共五个煤层,地质储量 478 万吨,工业可采储量 307.88 万吨,服务年限 29 年。3设计生产能力 9 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9 万吨/年。4XX 煤矿位于老厂矿区三勘区西段,现开采一水平 C3、二水平 C7 煤层。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

2、性和不易自然倾向性,采用皮带输送机运煤出井(主斜井),机械抽出式通风,双回路供电。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煤工艺为炮采,工作面运输方式为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输送机运输。现有 110303 回采工作面一个点,掘进 120302 工作面、210701 工作面两个点。为保证掘进巷道安全正常施工,避免施工期间水灾发生,消除水患威胁,根据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采”的探放水措施,特制定本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主要针对210701、110302 掘进工作面掘进施工期间的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二成立探放水组织机构(1)防治水领导组组长:李二奎副组长:徐宁成员:王啸昌、吴学林、张锐、牛开顺、吴学

3、云、杨树荣、李富平、杨建材、桂玉林、刘爱权、刘胜雄(2)探放水组织:组长:吴学青副组长:陈冲成员:杨洪胜、龚学军、李立应、李立雄、熊从龙、张勤贵、李江、石国松三矿井探放水的原则及探水方法掘进工作面必须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措施,在施工时,掘进工作面采用 ZLJ150 型煤矿用坑道探水钻机和401500mm 的钻杆相结合,钻杆采用50 的连接头连接和60 的复合片钻头结合,进行打探眼观测,探水孔布置采用超前探眼及顶眼联合布置方式,打探眼深度 30 米。四、矿井水灾预兆1、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或煤壁“挂汗”、“挂红”;2、煤壁发凉,工作面温度降低,空气变冷,工作面或风流中出现雾气;3、

4、工作面或巷道来压,顶板淋水加大,底板鼓起,片帮冒顶,支架变形出现淋水。4、出现压力水线,有水叫声。5、硫化氢气味变大,老空区积水上处有害气体涌出使工作面或巷道有害气体增加。6、水和长流水处出现流沙和水质发生变化。五水文地质及水患调查分析矿区处于勘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区,地势高峻,山峰重叠,地形标高一般为 18002065m,最低为 1830m(即是最低侵蚀基准面)。地貌类型为高原侵蚀中山地形。山脉走向为南北向或北东南西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山沟发育,切割深,多为“V”字形谷,向源侵蚀强烈。地形起伏大,高差达 235m,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仅有山沟小溪。矿区内仅

5、有西部大沟较大,其溪沟特点是:坡降大,延伸短(一般长为 2001500m),流域面积小,这些山沟溪流常年排泄矿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矿区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单斜岩层(资源量核实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灰岩、泥质灰岩,飞仙关组(T1f)粉砂岩夹泥岩,卡以头组砂岩,上二叠统长兴组、龙潭组含煤地层,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现将其水文地质特征简述如下:1、第四系(Q)透水层由松散碎(砾)石、砂及粘土组成,为残坡积和冲洪积形成。厚度 050m,平均小于 20m,大多分布在缓坡和河谷地带。结构松散,透水性强。降雨时容易在该层与基岩接触面处渗水,形成季节性下降泉。

6、2、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厚度大于 42m。岩层坚硬半坚硬,节理裂隙发育,泉点较多,均发生涌、漏水现象,隔水性较极差。3、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隔水层岩层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厚 404.30m,覆于卡以头组含水层之上,倾向南东,倾角18左右,厚度稳定。岩层属半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泉点少见,上覆含水带的泉水多沿该层顶部溢出,未发生涌、漏水现象,隔水性较好。4、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岩层为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及细砂岩,厚 135.73m,含水层厚度 105.46m。补给条件单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在正常情况下与上、下含水带无水力联系。是矿床充水的间接因素。另外,卡以头组底部约 30.27m 为泥质粉砂岩,经工作,可认为是良好的隔水层。5、上二叠统长兴组(P2c)龙潭组第三段(P2l3)弱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灰色细砂岩、菱铁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厚 449.86m。其中细砂岩及部分粉砂岩、菱铁岩含裂隙水,而粘土岩及煤层不含水,组成含、隔水层相间的含水带。地层倾向南东,倾角 18 度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矿山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