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规范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我们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安全管理投入力度的加大,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变。但人为的各类事故仍屡有发生,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成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首先要规范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行为。技术人员的行为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源头作用,技术行为的缺损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中不可修补的缺陷。从生产方案的选择,施工措施的编写、审批、贯彻及实施,特别是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程序化以及规范化管理,都要精而再精、细而更细。据有关部
2、门统计,煤炭企业中发生的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大多与不能坚持技术原则和技术行为有缺损有内在的关系。因此,技术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技术行为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充分负责;有关的部门和负责人一定要把好安全生产的源头关。其次要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各级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主干。管理是否到位对矿井的安全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管理者应有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管理层次低,习惯看上司眼色行事和凭经验办事;二是在管理上摆不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三是部分管理者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上面要求得紧就干,要求得不紧就算,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四是在选拔任用基层管理人
3、员上做不到任人唯贤,致使管辖范围内安全工作漏洞百出,形成了“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了事故是必然”的怪圈。因此,对管理队伍要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通过竞争,促使管理人员规范行为,不断提高素质,为实现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第三要规范岗位工人的操作行为。岗位工人是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的操作行为规范化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由于受到井下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人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在井下随处可见。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侥幸心理,自认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控,干活不按程序,缩减步骤;二是习惯心理,认为作业形式单一,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凭经验甚至凭想象干,
4、给安全工作留下了隐患;三是马虎心理,工作中不求精细,粗枝大叶,应付了事,干工作精力不集中,结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四是懒惰心理,认为安全规程和措施特别麻烦,为了省事省力,凑合干活,违章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五是逞能心理,认为自己有两下,表现欲强,明知违章,铤而走险。煤矿井下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是多变的、复杂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不规范行为,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规范各工种岗位工人的安全行为,特别是操作行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生产和日常工作实际,对各岗位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必须强制执行。要运用“制度管企、文化管人”进一步促成人的行为规范,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进而促进矿山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