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矿山作业场所常见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86623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作业场所常见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矿山作业场所常见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矿山作业场所常见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矿山作业场所常见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矿山开采中主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不良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等。同时由于井下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采光照明不佳等,外伤等意外事故易发生。(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矿山行业中主要的有害因素,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等过程和清扫、检修等作业场所。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含硅量高的粉尘。矿工患尘肺病的可能性较高。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

2、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它疾病,急性中毒,致癌率增高。(2)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至死亡的物质。职业安全卫生中的毒物是指生产性毒物(又称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尘等形式存在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品和杂质,并在操作时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损害、造成慢性中毒或死亡的物质。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毒性、接触毒物的时间和剂量、人体健康状况及体质差异有关。有害气体。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可能会

3、接触到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时可使人中毒、窒息,甚至死亡。(3)易燃易爆物质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火炸药,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等。气相爆炸物质:分为类(矿井甲烷)、类(爆炸性气体、蒸气)、类(爆炸性粉尘、纤维)等三类。(4)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物质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破坏的现象称腐蚀。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腐蚀性物质按化学组成为无机酸性腐蚀物质、有机酸性腐蚀物

4、质、无机碱性腐蚀物质、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其它有机及有机腐蚀性物质等几类。(5)噪声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破碎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皮带、铲运机等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风动工具等产生的噪声。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6)振动振动危

5、害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致害程度与接振强度、频率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全身振动时可导致工效降低、辨识能力和短时间记忆力减低、视力恶化和视野改变,对血压升高、脊椎病变、女性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局部振动可导致外周循环机能障碍,表现为振动性白指;还能引起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在矿山生产中接触到的振动源有:(1)凿岩机、风镐等风动工具;(2)电钻、电锯、砂轮机、等电动工具;(3)铲运机、牵引机等运输工具;寒冷是振动病发病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寒冷可导致血流量减少,使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导致局部供血不足,促进振动病发生。接触振动时间越长,振动病发病率越高。工间休息对预防振动病有积极意义。人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身体所处位置有关。人体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有的作业要采取强制体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紧贴振动物体,振动的危害就更大。加工部件硬度大时,工人所受危害亦大,冲击力大的振动易使骨、关节发生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矿山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