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葫芦,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提升措施,事故带来的启示,事故案例分析,电动葫芦简介,目录,电动葫芦,电动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安装于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起重量一般为 0.180吨,起升高度为330米。分为钢丝绳电动葫芦和环链电动葫芦两种,其中钢丝绳电动葫芦分单速提升、双速提升。电动葫芦一般安装在单梁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上。稍加改造,还可以作卷扬机用。因此,它是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必备机械。,电动葫芦 主要内部构造,具有运行机构的桥架和沿着主梁工字钢下翼缘移动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用于升
2、降重物和沿着主梁运行,相当于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组成:桥架+大车运行机构+电动葫芦+电气设备。特点:起重量大、工作速度高、生产效率高。起重量为1t-20t,跨度为7.5-28.5m,工作级别为A3-A4,工作环境温度为-2540。,LD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具有立柱,立柱下端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悬臂可根据用户需求回转,回转部分分为手动回转和电动回转(摆线针轮减速机安装于上托板或者下托板上,带动转管使悬臂回转)两种。电动葫芦安装在悬臂轨道上,用于起吊重物。组成:立柱+悬臂+减速机+电动葫芦。特点:高效、节能、省时、省力、灵活。起重量为0.25t-5t,最大回转半径:2米6米。起升高度:2米6米。,
3、BZ定柱式悬臂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2004年5月21日零点10分,浙江某不锈钢有限公司冷轧车间,两名修理工正站在2米多高的机器上检修机器,并操纵一台型号为LD5-17的电动单梁起重机,吊装一根齿轮箱螺杆放于地面上时,其电动葫芦运行电机及驱动装置突然从上方坠于一修理工眼前,该修理工作出本能后退动作,因机器顶部无防护栏装置,故从1米多高的机器架上摔落下来,结果造成该修理工头部、肩部划破,折断两根肋骨。,案例(一),小车驱动装置与墙板的联接螺栓其中一根早已松动,随着驱动齿轮的运行振动,结果带动其余三个固定螺栓受力不均衡,随着驱动齿轮箱运动的加剧从而使此三根螺栓逐渐松动和脱出,是导致事故发
4、生的直接原因。小车驱动轮的被动侧轮缘与工字钢的侧翼磨擦程度比较严重,且一对轮缘与工字钢的两侧间隙均较小,导致小车的车轮行走不平稳或两侧轮面受力不均匀,结果造成小车驱动齿轮箱相对运动的振动,这也是造成联接螺栓松动加剧的另一个原因。,原因分析,事故概况,2002年8月2日下午17时左右,某单位行车工起吊钢模准备吊至振动台时,一职工拿断丝钳从一方走向天沟钢模去剪钢筋,因没有避让吊物,就直接从吊物下方走动,突然行车发生故障,钢模从半空掉下,压在该职工身上,送医院后死亡。,案例(二),直接原因:行车维修人员用一直径21mm,长度100mm的花键轴代替原来一只直径21mm,长度120mm的花键轴,使花键轴
5、与花轴套咬合丧失,电动葫芦失去制动力矩导致被吊钢模快速垂直下坠,压死在钢模下方行走的死者。间接原因:管理人员对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不强,随意更换不同型号的电动葫芦花键轴后未作检测;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随意在吊物下行走;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行车长期未经安全检验合格擅自使用,维修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的资质。,原因分析,事故带来的启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测是设备的生命线,切不可从略从简,产生麻痹大意思想。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设备小故障的积累最终能造成设备的整体功能失效,引发严重事故。,案例(一),案例(二),设备维修时,关键零部件的更换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在使用和原装部件性能参数有差异的替代件时,必
6、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试验。设备维修后的质量检验及定期安全检验必须严格执行,决不可流于形式。,安全提升措施,严格按照电子工厂定柱式悬臂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吊装作业,提高各项设备安全操作培训的密度和强度,建立和巩固设备作业安全方面的自查和互查机制,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操作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单;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工作过程中保持精力集中;作业前应进行空载运转,检查运行、回转、升降、限位、钢丝绳等各机构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禁止使用;作业中必须三人作业:一人控制电动葫芦,一人控制悬臂端链,一人负责安全防护。严禁悬臂旋转时动作电动葫芦;严禁超负荷使用,起吊重量常规控制在400Kg以下,起吊前应检查重物的吊索要有足够的强度,捆扎要牢靠;,定柱式悬臂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垂直起吊或下降重物,严禁斜吊重物;起吊重物时,严禁悬臂下站人;悬臂两端的挡板不宜碰撞,只作为限位用,作业中不允许利用其作为停车方法;电动葫芦上的限位器是保险装置,不得作为行程开关使用,不得拆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