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杀清淤、道路抢修、房屋鉴定……7月31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排涝工作基本结束,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进行。农田、道路、乡村,正在逐渐恢复昔日模样。
按照应急管理部安排部署,入汛以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次调派国家专业队,赶赴湖南省岳阳市等受灾严重地区支援排涝抢险,帮助群众早日重返家园。
不怕苦、不怕累,排涝争分夺秒
铺好水带,连上电缆,伴随着发电机的轰鸣,扁平的水带瞬间变得滚圆,浑浊的水流从出口端喷涌而出。
一条水带出水、两条水带出水……增援团洲垸排涝的国家专业队中,最快的不到半小时就实现了出水。
长长的大堤上,排涝车辆一字铺开,各国家专业队争分夺秒、开足马力,将积水从垸内排向洞庭湖。抢险车、装备车森然排列,指挥员、战斗员严阵以待。调整水泵、清理浮漂、观测水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岳阳的排涝抢险规模大、任务重、时间长,是国家专业队碰到的一场硬仗。”作为应急救援中心派往前方的工作组成员,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副主任李胜利告诉记者,应急救援中心先后调派20支国家专业队,共606人、139车133台(套)排水装备,分3批次驰援岳阳市华容县、汨罗市、平江县、湘阴县排涝抢险,从7月2日至27日,接续奋战26个昼夜,完成47个排水点的排涝任务,累计排水3470余万立方米。
李胜利深切感受到此次排涝抢险面临着作业时间长、任务类型多样、多场地转战等挑战。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指导队伍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凝聚攻坚克难的合力。”李胜利说。
没日没夜,一支支党员先锋队奋战在酷热潮湿的环境里,一名名党员穿梭在污泥和积水中。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十七局太原队现场成立2个党员先锋队和3个青年突击队,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争先到排水难度大、泵机布设难的区域轮流值守。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队员梁瑀凡顶着阵阵恶臭,弯下腰摸索着泵口,将堵塞泵口的塑料袋等垃圾徒手抠出。由于经常要下水作业,潮湿闷热的天气下,梁瑀凡值班期间始终穿着厚厚的雨裤。穿着雨裤,上厕所不方便,为了不耽误排涝工作,梁瑀凡值班期间连水都不敢喝。
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五局贵阳队的顾冯颖到达排涝现场后,奋不顾身跳进污水中,带头布设水泵。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的他,总说自己还能坚持,“我是党员,老百姓都等着我们”。
在大堤、在水库、在居民小区,党员冲锋在前的事迹不胜枚举。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重庆队队长万平看来,正是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记在心间,队员们才凭借坚定的信念迎难而上。
矿山救援重庆队负责支援平江县九峰水库排水泄压任务,奋战九天九夜,与其他救援队伍一道,将1100万立方米的水排到只剩下300多万立方米,降低了库容压力,保障了下游群众安全。
“当时我们最担心溃坝,因为坝体已经出现渗漏,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万平说,国家专业队带头,顾不上脚下的险情,一刻不停排水,确保了大坝安全。中原油田队既参与了城镇排涝,又参与了乡村农田排涝,转战平江、汨罗、华容。场地变换、战线拉长,对人员的体力都是不小的挑战。
中原油田队队长王庆银带领队员们冲锋在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我们的指挥部,必须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王庆银说,“有了这样一股精神,排涝就有了不竭动力。”
在一个3000余户的小区排涝时,王庆银和队员们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地下室。“一家一户挨着排,排完一家收拾设备排另一家,不停调整管线,不断弯腰清理水中垃圾,对体力消耗非常大。”王庆银介绍,由于经常下水作业,很多队员遭受了烂裆、烂脚等折磨,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发现水泵堵塞后,依然毫不犹豫跳入污水。
“作为国家专业队,排涝抢险就得讲精神头儿。”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队长李影平说,队伍从千里之外的昆明,长途奔袭至团洲垸,抵达现场后马上投入战斗。
炎炎烈日下,队员们穿着制服,汗湿衣背。下水作业时,还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御虫蛇袭扰。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灾害损失,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李影平说,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气神,就能打赢每一场排涝抢险战斗。
早准备、随时动,功夫下在平时
赴湖南岳阳的排涝抢险,是近年来应急救援中心调动队伍开展抢险排涝规模最大的一次。接到指令后,各队伍基本在1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出动。
高效有序,源于平时的一丝不苟。应急救援中心每天随机对队伍进行点名调度,掌握队伍的值班备勤、工作动态,经常指导队伍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强化队伍责任感、使命感。
“中心着力抓好政治建队、改革建队、科技建队、人才建队和依规建队,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提升队伍整体救援能力水平。”李胜利说,应急救援中心近年来为很多队伍配置了先进装备,组织大规模比武竞赛等,全方位提升队伍战斗力。
“这次岳阳‘大考’,是对我们平常战斗准备的检验,再次证明国家专业队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李胜利说。
应急救援中心平常十分注重搜集风险信息,特别是台风、暴雨形成时,始终保持实时跟进状态,及时研判部署,将重要信息发送至相关地区的队伍,提醒其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
得益于应急救援中心的提醒调度,在抵达团洲垸前,隧道救援昆明队已经完成了排涝方案的制定。该队在路上分析了团洲垸的地形和积水情况,与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再利用三维建模等方式优化方案,做到了“知己知彼”。“前期准备充足,到现场半小时就实现了排水出水。”李影平说。
中原油田队进入防汛关键期后,提升战备等级,器材装车、以车代库,确保接到指令后,5分钟就能出动。
驰援团洲垸过程中,每辆车都配备了安全员,定时通报各车情况。为了避免意外情况耽误救援,该队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一路风驰电掣,顺利抵达。
“养兵千日、练兵千日、用兵千日。”王庆银说,“关键时刻,国家专业队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此外,参与排涝的队伍还充分用好日常总结提炼的好经验好做法,如“人歇机不停”,定机、定岗、定人,白夜班、大小班,现场评选最佳操作手等,现场有条不紊,个个干劲十足。
有的队摸索出经验,装备携带要大小结合,初期使用大功率设备,在水位较低或在地下车库排涝时,小巧轻便的设备就能派上用场;提前备足电缆、橡皮艇等器材,当水泵离堤坝越来越远时,就可以乘坐橡皮艇快速接线、布泵。
此外,加强通信保障、油料保障、队伍自我保障,设置机动队伍等,一个个在历年实战中积累的经验,都是面对艰苦复杂救援环境和长期超负荷连续作战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文明救援的“法宝”。
精良的装备也是有力有序救援的重要保障。队伍新配备的大流量排水车、大载重无人机、抢险救援车等智能化、科技化装备在此次排涝抢险中大显身手。如隧道救援昆明队使用大流量排水车,每小时排水量高达4000立方米,极大提高了排水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救援中心专门派出前方工作组,负责与当地政府对接,领受任务,做好各队伍的保障、协调等工作,让国家专业队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排涝抢险。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湖南排水队是最早投入、最晚撤离的队伍。该队队长周石齐告诉记者,近年来,各支国家专业队严格按照“一专多能”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并积累了很多专业救援经验,在前方工作组组织的队伍经验交流时就看得出来。
“这次在岳阳排涝抢险,我们的专业水准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认可,后期地方的水泵也由我们负责接管。”周石齐说。
抗灾害、助群众,救援一刻不停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一些地方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
6月12日至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遭遇连续强降雨,城区出现大范围内涝积水。危急关头,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应急救援中心派出工作组,调派8支国家专业队紧急驰援,连续奋战3昼夜,完成桂林市35个排水点的排涝任务,帮助5万余名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我们主要是保民生,重点负责居民区、学校、商场、火车站等区域的排涝,尽一切努力让城市尽快恢复运行。”万平说,驰援队伍都是昼夜兼程,“到达即战斗”。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采取“多设点、快抽水”的方式,在桂林市叠彩区、秀峰区、七星区、象山区设置5个作业点位,分组轮班、昼夜不停,连续奋战66小时,累计抽排积水19万立方米。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贵州排水队完成桂林抗洪排涝任务后,在归建途中又接到新指令,随即兵分两路,奔赴贵阳市观山湖区两处积涝点,开展紧急排涝。
在福建省龙岩市,连续强降雨导致该市不少乡镇发生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灾情。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福建队紧急奔赴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抢险救灾。进村公路被倒下的电杆、树木等杂物阻挡,队员们只能一边清障开路,一边向着目的地行进。到达山脚时,风急雨骤、无路可走,队员们连走带爬摸索前行。
在河南省南阳市,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河南排水队帮助5500余户1.8万余名城乡居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河南排水队成立抢险救援协调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3人至4人为一个救援小组,兵分多路,在不同点位开展排涝作业。
在江西省赣江新区江夏圩堤,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乐平队接到抢险指令后,70名队员奔赴大堤,打木桩、装沙袋、堵管涌……24小时连续奋战,为周边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各国家专业队在各地开展排涝抢险的同时,还尽可能解决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武汉石化队在团洲垸排涝时,了解到附近村民养的鸭子因洪水围困,无法转运饲料进行喂养,该队党员突击队主动承担替村民转运饲料的工作。为保障排涝运粮两不误,队员们把运粮时间集中在饭点前后,送完鸭饲料再回去吃饭。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湖南队在确保现场排涝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派出党员先锋队帮助村民找回丢失的物品,并给村民送去水和食物。村民激动地说:“有你们,真的太好了!”
“我们的橡皮艇除了调整水泵的时候用一下之外,其他时间都用来帮群众运送人员和物资。”李影平说。
排涝完成后,队伍没有立即撤离,常常主动帮助群众开展垃圾清理、街道冲洗、消毒消杀、物资搬运等工作。“在现场,你能强烈感受到队员服务群众的热情,也能感受到群众对队员的感激之情。”李胜利说。
(罗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