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温、低温高温、低温作业的职业危害与控制方法作业的职业危害与控制方法高温作业是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 2或 2以上的作业。如冶金工业,包括炼钢、炼铁、轧钢、炼焦等;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玻璃与耐火工业的窑工、炉工等。此外还有造纸、制糖、砖瓦工业、发电厂、火车和轮船的锅炉间以及潜水舱等,均属高温作业。低温作业是指在低于允许温度下限的气温条件下进行作业。低温作业工作有: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工作,对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平时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2、。1高温危害(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 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普通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 70左右;重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能力,30时只有一船情况下的 50一 70,35时则仅有 30左右。高温环境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引起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个体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 GB 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
3、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GB93589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是依据工作地点温度和湿度、劳动强度制定的(不适用于辐射强度超过 1256Jcm2min或 3 卡cm2 的高温强辐射热和露天作业)。(2)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 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供应清凉饮料。3)依据 GB93589高温作业
4、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2低温危害(1)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低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下降。 如手皮肤温度降到 155时,操作功能开始受影响,降到 10一 12时触觉明显减弱, 降到 8时, 即使是粗糙作业(涉及触觉敏感性的)也会感到困难,降到 4一 5时几乎完全失去触觉和知觉。 即使末导致体温过低, 冷暴露对脑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使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作业失误率增多,甚至产生幻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一定影响。低温环境会引起冻伤、体温降低,甚至造成死亡。低温的危害程度与环境温度、活动强度、健康状况、饮食和防寒装备有关。国家标准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依据温度范围、作业时间率将 5以下的低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2)低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 时间。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