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险设施管理制度讲解了为确保应急救援防护体系的安全平稳运行,特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该制度涵盖了职工培训、设备维护、检查频率及要求等方面内容。所有入井职工需接受严格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上岗,且安监处和各队应将相关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此外,避难硐室的气密性与通风性能必须得到保障,定期进行打压测试与功能检验,并做好详细记录存档。专职管理员负责避难硐室的维护保养工作,禁止挪作他用或存放无关物品。同时,明确要求在班前会中安排危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与避难位置对应关系,确保每位员工清楚了解。对于氧气测定器、二氧化碳测定器等仪器,也设定了具体的调校周期。制度还强调了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急救箱药品
2、每月检查更换、建立详细的检查维护台账以及饮用水食品的管理细则。供电停电后再次启动前须进行检查,通讯系统要保持畅通无阻,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对于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需提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重点监管。外来参观人员进入数量也有严格限制。避险设施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及其他存在类似避险需求的地下作业场所。这些地方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防护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本制度不仅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也明确了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确保所有员工都能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它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