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安全检查表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一工厂平面布置1 工厂总平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2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 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4 汽车装卸设施、液化烃灌装站及各类物品仓库等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施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厂区外,并宜设围墙独立成区。5 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可燃液体罐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 20m。6 石油化工
2、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小于表 4.2.12 的规定。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除外)之间的防火距离应按相邻最近的设备、建筑物或构筑物确定,其防火间距起止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安全辐射热强度序号检查内容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2.12 规定。7 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小于表 5.2.1 的规定。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工艺设备离可燃气体压缩机或压缩机房(甲类)不小于 9m;离明火设备不小于 4.5m。8 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6
3、.2.8 的规定。甲类1000m3 固定顶罐为0.6D;浮顶、内浮顶罐为 0.4D。9 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二厂内道路10工厂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位于不同方位。11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工厂主要出入口的道路应避免与同一条铁路线平交;确需平交时,其中至少有两条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所通过的最长列车的长度;若小于所通过的最长列车的长度,应另设消防车道。12厂内主干道宜避免与调车频繁的厂内铁路线平交。13可燃液体的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
4、于 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 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 5m。14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任何储罐的中心距至少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任何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80m,且最近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9m。15装置内消防道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置内应设贯通式道路,道路应有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且两个出入口宜位于不同方位。当装置外两侧消防道路间距不大于 120m 时,装置内可不设贯通式道路;2.序号检查内容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4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4.5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16管架支
5、柱(边缘)、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等距道路路面边缘不应小于 0.5m。三厂内管线综合17全厂性工艺及热力管道宜地上敷设;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布置,并不应妨碍消防车的通行。18跨越厂内道路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5m。19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或储罐组;在跨越罐区泵房的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及易发生泄漏的管道附件。20距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设备 30m 以内的管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窜入和积聚的措施。21各种工艺管道及含可燃液体的污水管道不应沿道路敷设在路面下或路肩上下。四建筑物22建筑物一般布置在装置工艺
6、设备区域内,而控制室、变配电室等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宜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23建筑物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不应小于 200mm。对于可能产生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出 0.6m.24建筑物的出入口应:1便于操作人员通行;2至少应有一个门可通过设各的最大部件;3,有检修车辆进出的厂房出入口,其宽度和高度应使车辆方便通过;4.便于事故时的安全通序号检查内容行;5安全疏散的门,应向外开启。有可燃介质设各的房间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 2 个;但面积小于 60m2 的乙 B、丙类液体设各的房间可设 I 个。25同一建筑物内,布置不同火灾危险性质的房间其中间隔墙为防火墙。26控制室应靠近装置的主要操作区布置,并应符合:1.应布置在散发粉尘、水雾和有毒介质的设备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2.应远离具有振动和噪音的设备,否则应采取隔振和防噪音的措施;3应避开电磁干扰的区域;4.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5.控制室可单独设置,也可与车间办公室、化验室、变配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