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三角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无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以世界级的大上海国际都市圈为目标的城市一体化,都需要相应构建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以便有效应对跨区域的紧急事件或重特大灾害事故。这就给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从灾害管理角度而言,这一论题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超出了传统的以单个城市为对象的城市防灾减灾理论的研究范围。 从区域一体化角度而言,理论界对经济一体化、 交通一体化和联合整治环境之类的问题探讨颇多,而对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还缺乏应有的关注。 因此,本文拟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或建议,以供讨论。1 一体化进程呼唤区域性应
2、急救援体系1.1 经济一体化需要区域性应急救援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 3 个市和中部 5 个市以及浙江东北部的 6个市,总共涉及 15 个地级以上城市,67 个县市;最近又加上了浙江省的台州市,即所谓“15 加 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长三角地区在上海带动下基本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弘的开放型生产和进出口基地,整个地区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在以“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全面建设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发挥市场机制、形成整体优势和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强化作为全国经济增长极的
3、功能和作用。如此,必然要求这一地区联手进行公共安全建设,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共同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譬如正在建设中的大洋山深水港和杭州湾大桥都是国家级的重大工程,对构建大上海国际组合港、 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地理位置,无论在建设中还是建成后,都特别需要区域性的重大事故防范协作和应急救援的一体化合作,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损失。1.2 城市一体化需要区域性应急救援研究表明,城市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未来的中国需要“走集约化的大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在长
4、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及长江口两边的东部沿海地区建设世界级的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并以此作为国家战略”。而建设世界级的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实际上是一个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城市间互动发展的一体化问题,是一个在时空关系上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对应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城市一体化”。以世界级的大上海国际都市圈为建设目标的城市一体化,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必然需要在城市的灾害管理领域建立合理的城际合作战略框架,形成区域性应急救援的网络体系。 譬如,2002 年 5 月举行的第二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区域内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的合作计划。这一合作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天然气安
5、全的建设和管理,它涉及到平时的储气库与输气专线的安全管理和战时的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问题。长三角的各大城市之间为了实现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和气源互补,就需要以天然气安全为中心,考虑如何在平时和战时进行战略合作和实战支援的问题。2 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从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体系看,一些行业和领域已经建立了应急救援的组织或机构,包括消防、地震灾害、核事故、化学事故、矿山、海事和医疗抢救等各种应急救援体系。 其中,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具备除了灭火之外的抢险和救援的法定职能、拥有常设的垂直领导机构、比较完善的应急反应装备和 24h 待命的应急队伍;不仅如此,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公
6、安消防部队还进行了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2.1 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体系的初步探索2.1.1 组建了跨区域应急力量自 1995 年日本沙林毒气事件之后,为了防范和及时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恐怖暴力事件、 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重特大灾害事故,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加快了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跨区域应急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快速机动力量。2.1.2 组建了协作区美国“911”事件之后,为了适应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消防灭火与抢险救援的需要,我国公安部消防局于 2001 年 9 月 27 日下发了 公安消防部队处置恐怖袭击和特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进一步明确了协作区的组建问题,并对跨区域应急救援中的力量调集、组织指挥、通信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据此,公安部消防局又相应开展了若干实战演练活动,探索协作区消防部队在跨区域协同作战中的有效途径。2.1.3 正在实施规范化建设目前,我国公安消防部队正在修订或加紧制订有关跨区域应急救援的标准和规范,对预案制订、实战演练、训练保障、装备配备和素质能力等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之下,其他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