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特制定本制度。2、风险评价的范围一般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85(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3、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指导全公司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完成公司内常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风险评价。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对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评审。4、各部门识别本部门非常规生产经营活动的
2、危害和风险评价,制订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报安全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实施。5、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实施方案。6、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7、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各职能部门成立以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非常规活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8、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风险评价小组对初始状态进行评审,提供开
3、展安全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起点。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2)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3)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9、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时机与频次规定。861)每年组织一次对常规活动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非常规活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常规活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每年 2 月份进行。2)非常规活动主要包括:新的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新改扩建设项目、动土、拆除、设备检维修、重要工艺变更、设备变更、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
4、识等。10、危害识别顺序及内容1)部门;2)生产现场;3)生产现场平面布局;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6)危险作业;7)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8)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9)生活设施和应急;10)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1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及其附录 A16 不安全状态和附录 A-17 不安全行为对危害逐项进行辨识,辨识中应充分考虑事件的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12、根据安全标准化要求,结合公司实际,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对危害进行辨识。87(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
5、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13、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和后果的
6、严重性 S 及风险度 R,风险度 R=可能性 L后果严重性 S,其判断准则见本制度附件。14、重大风险的记录和处理:1)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上等级。2)对重大风险以上等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直到可接受程度。3)将重大风险以上等级记录于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中。15、控制措施:风险评价小组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对风险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88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1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