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城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依据1.2 基本原则1.3 适用范围1.4 区域概况1.5 区域风险1.6 事件等级1.7 东城区应急预案体系2 组织机构及职责2.1 组织体系2.2 协调机制2.3 联动机制3 监测与预警3.1 监测3.2 预警4 应急处置与救援4.1 指挥协调4.2 处置与救援4.3 响应升级4.4 社会动员4.5 应急结束5 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5.1 宣传教育5.2 培训5.3 演练6 善后处置6.1 属地为主的原则6.2 社会救助6.3 保险6.4 评估与总结7 信息报告及发布7.1 信息报告7.2 信息发布8 保障措施8.1 指挥系统技术保障8
2、.2 基本保障8.3 应急队伍保障8.4 道路交通保障8.5 医疗卫生保障8.6 公共秩序保障8.7 物资及后勤保障8.8 资金保障8.9 人员防护保障8.10 法制保障9 监督检查与奖惩9.1 工作考评9.2 责任追究9.3 制度落实10 预案管理10.1 预案编制与制定10.2 预案审查与批准10.3 预案印发、备案与公布10.4 预案修订10.5 预案实施11 名词解释1 总则1.1 编制依据为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各类风险,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提高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
3、门、街道、地区及社会各方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将东城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崇文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合并修订为东城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2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依靠群众,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深入宣传发动,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使积极预防与应急处
4、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整合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应急工作的衔接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专业处置的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坚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把社会、民众的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实现突发事件防控与处置的社会化。1.3 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东城行政区域
5、内的各类突发事件。1.4 区域概况东城区位于北京中心城区东部,人口稠密、建筑密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活动频繁;市政交通设施完善,路网密布,公共电汽车、快速公交、机场快轨及地铁等多条线路穿梭、环绕,连接整个城区。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王府井、前门等繁华商业区,雍和科技园区、体育产业园区,南新仓、锣鼓巷、簋街等充满北京文化特色的街巷,带动东城区经济文化蓬勃发展。东城区是北京城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是首都文物资源最丰富、分布最集中、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中心城区。东
6、城区是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是承担和实现北京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在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和机制,是东城区应急管理的基础和保障。1.5 区域风险根据区域特点,推进公共安全监管新体系建设,以风险隐患调查、评估和动态更新为基础,加强对高、中、低风险进行管控,实现监管、防控、应对、恢复等全面动态的风险管理。1.6 事件等级为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大(II 级)、较大(III 级)、一般(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 级):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北京市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首都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重大突发事件(II 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