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作业 序号 作业任务、活 动名称(风险 点) 作业活动内容 或步骤 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1 有毒有害气体作业 进入煤气区域 转炉各层平台/烘烤区域3次/天 煤气设备点火 烘烤区域1次/天 停(送)煤气 作业 钢铁包、中间包烘烤区域 1次/月 2 有限空间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 作业 转炉平台/VD罐1次/月 3 动火作业危险区域动火 煤气区域/液压站/氧气阀门站1次/月 序号 风险点 作业步骤 主要的危 险源 可能发生的 事故类型及 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1 煤气作 业 进入有毒 有害气体 区域 进入有毒 有害危险 区域未佩 戴个人防 护用具。 中毒和窒息 1、地下管廊、地下隧
2、道、 滞留易燃易爆气体、窒息 性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的 地沟, 应设置通风措施。 2、密闭的深坑、池、沟, 应考虑设置换气设施。 3、煤气作业工作场所必须 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 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 煤气设备 点火 使用煤气 点火未执 行正确点 火顺序。 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1、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应定 期校核。 2、设置熄火检测装置和煤 气设施低压快速切断装置 。 停(送) 煤气作业 煤气设备 吹扫置换 未达到安 全要求。 火灾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1、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应定 期校核。 2、采用刷油漆、色环、文 字描述等对煤气管道管径 、流向进行标识。 2 有限空 间作业 进入有限 空
3、间作业 进入有限 空间未执 行“先通 风、后检 测,再作 业”规定 。 中毒和窒息 1、密闭的深坑、池、沟, 应考虑设置换气设施,以 利维护人员进入。 2、进入有 限空间检 修前, 未 进行毒害 介质有效 隔离。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1、密闭的深坑、池、沟, 应考虑设置换气设施,以 利维护人员进入。 2、地下管廊、地下隧道、 滞留易燃易爆气体、窒息 性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的 地沟,应设置通风措施。 3 动火作 业 危险区域 动火 危险区域 动火,安 全措施落 实不到位 。 火灾 其他爆炸 易燃区域动火时,排烟和 通风系统必须关停。 2 有限空 间作业 进入有限 空间作业 风险评价 管理措施培训
4、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 施 应急处置措施MESR 评价 分级 1、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两人以上,配备便携式 一氧化碳报警仪。 2、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应定期校核。 煤气作业人员 经专门培训合 格后,取得特 种作业证后持 证上岗。 穿工作服、 防尘口罩、 戴安全帽, 配备便携式 一氧化碳报 警仪。 1、关闭煤气阀 门,组织人员进 行灭火。 2、佩戴煤气报 警仪及空气呼吸 器对煤气中毒人 员实施现场急救 。 161060三 1、煤气点火时,必须先点燃火种后送煤气。凡送煤 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 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必须严密监视其是否燃 烧。 2、送煤气时不着火或者着
5、火后又熄灭,必须立即关 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 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3、凡强制送风炉子,点火时必须先开鼓风机但不送 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风量和煤气量 。 4、停煤气时,必须先关闭所有烧嘴,然后停鼓风机 。送煤气后,必须检查所有连接部位和隔断装置是否 泄漏煤气。 煤气作业人员 经专门培训合 格后,取得特 种作业证后持 证上岗。 穿工作服、 防尘口罩、 戴安全帽, 配备便携式 一氧化碳报 警仪。 1、关闭煤气阀 门,组织人员进 行灭火。 2、佩戴煤气报 警仪及空气呼吸 器对煤气中毒人 员实施现场急救 。 161060三 1、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使用
6、蒸汽、 氮气或烟气为置换介质。 2、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不准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 焊线。 3、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 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和一氧化碳分析或爆发试验进 行确定。 4、停(送)煤气危险作业应填报危险作业申请单,并 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办作业手续。 5、按照方案做好停、送气前的准备工作,对参与停( 送)煤气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明确分工,按 停、送煤气方案要求分别做好停、送煤气作业前的现 场安全确认。按照方案确定的停、送气操作步骤和工 艺要求规范操作。 煤气作业人员 经专门培训合 格后,取得特 种作业证后持 证上岗。 穿工作服、 防尘口罩、 戴安全帽, 配备便携式 一氧化碳报 警仪。 1、关闭煤气阀 门,组织人员进 行灭火。 2、佩戴煤气报 警仪及空气呼吸 器对煤气中毒人 员实施现场急救 。 161060三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 了解有限空间 存在的风险。应指派专人全程监护, 设置明显的安 全警示标志和有限空间管理牌。 2、进入有限空间必须坚持“先通风、后检测、再作 业”的原则, 经氧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检测至 合格水平, 作业人员方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