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发 文 号: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7 号公告发布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2014-11-26实施日期:2015-03-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海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大风、龙卷风、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雾、灰霾、寒冷、道路结冰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第三条第三条 气象灾害防御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
2、、统筹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海洋渔业、安全监管、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监测、预报
3、、预警的联防制度和应急预案主动响应、信息沟通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经费投入,保障当地气象观测、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应急处置、灾害评估与调查、人工影响天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经费的支出。第六条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防雷减灾、气象应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服务工作。第七条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加强气象科普场馆或者设施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防灾
4、减灾意识和能力。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培训课程,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气象等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监督。第八条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配合并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提高科学避险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参与应急演练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第九条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气象灾害防御有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发展。鼓励气象灾害防御有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气象灾害防御
5、宣传和服务等工作。第十条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技术研究,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人才培训制度、人才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章 预 防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向社会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或者委托气象灾害防御社会组织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
6、风险评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等因素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建立气象灾害风险阈值库,并依法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防御重点区域、风险阈值等信息。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本地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相关内容应当纳入城乡规划。编制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渔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航空、旅游、通信、能源、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应当与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防御原则;(二)防御目标和主要任务;(三)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御工作现状;(四)气象灾害易发区和易发时段;(五)防御分区及战略布局重点;(六)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七)防御工程及保障措施;(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