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docx

上传人:人民至上 文档编号:24454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安检三难问题”解决办法燃气设施定期安检是保证居民用户安全稳定用气的前提条件。通过入户安检,燃气泄漏、管线腐蚀等隐患可以得到有效的防范。然而由于入户安检工作内容多、燃气用户基数大、用户对象构成复杂、用户分布片区广泛、用户安全用气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安检入户难、隐患整改难、整改情况跟踪难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此论述一些解决方法。一安检入户难入户难一般由以下几类情况构成:用户登记的信息已过期导致无法在安检前联系到用户、用户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不愿他们进入家中、用户失约、用户长期不在家等。建议是:首先,公司要做好安检统筹工作。公司应根据用户数量、分布情况及安全检查周期等制定详细

2、的年度入户安检计划,并且合理地确定安检人员数量。安检员应当根据个人的安检分区制定详细的年、月、周、日安检计划。公司要对安检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保证其能熟练掌握安检工作内容。公司最好选择沟通表达能力强,燃气安全知识丰富的人员从事安检工作。其次,安检员应配合公司做好安检通知工作。公司应通过报纸、有限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用户宣传安全用气知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各小区内组织开展“燃气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安检员必须在安检前 2 至 3 天打电话预约用户,且在入户前打电话确认其是否在家,若不在重新确认下一户。在预检片区的物业管理处、楼栋内、电梯内张贴入户安检通知并附上相应燃气安检员照片。第三,安检员入户行为要规

3、范。管网运行程序文件之居民用户安全检查规范要求对安检员行为已有明确要求,这里不再赘述。请再注意三点,一是入户时,请穿鞋套;二是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向用户宣传安全用气常识;三是定期更新用户信息,确保安检前能联系到用户。二隐患整改难在安检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用户不配合难以解决的隐患,包括直排式热水器、燃具漏气、胶管有接头、将燃气管道设施严重暗设密封等情况。用户一般以一直使用并未出现问题等为借口不接受燃气企业的整改,燃气企业没有执法权,解决此类隐患有很大困难。建议是: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用户的理解。安检员应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常识宣传,并亲自向用户现场演示、讲解如何安全使用燃气。同时应阶段性地向用户

4、发放安全用气宣传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些公共场合开展安全用气宣传活动,重点选取一些由于发现隐患不及时整改而造成燃气事故的案例进行讲解。其次,社企联手,提高隐患整改效率。在燃气设施安检工作中,安全隐患的整改尤为重要。根据公司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在取得政府执法部门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企业出力、社区配合、群众参与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真正落实各种安全措施,提高隐患整改效率,形成长效发展机制。第三,必要时对用户停气。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用户,对用户不遵守安全用气规定出现安全隐患的,应当提醒用户整改,用户应当及时进行整改;用户不按规

5、定落实整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停止供气。如果碰到一些不讲道理的用户,为了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必要时可以对其停气。三隐患整改跟踪难由于燃气用户对安全用气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隐患整改效率不一样,建议是:首先,将安全隐患分级处理。将户内燃气设施安全隐患情况分级,先重点跟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用户,定期派专人检查其整改情况,直至其完全整改完毕。然后依次跟踪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用户。第二,建立隐患整改跟踪激励模式。因为用户数量大,隐患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安检员的任务就比较繁重。如果增加安检人员数量,隐患较少时,闲置人员就比较多,浪费资源。如果将当月入户实际安检率及隐患整改完成量与效益奖金直接挂钩,形成多劳多得的激励模式,既能调动安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能让隐患得到及时的整改,一举两得。总而言之,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必须做到“任务指标化、职责明确化、内容清晰化、工作流程化、行为规范化、整改及时化、跟踪全面化“才能确保居民用户安全稳定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行业安全 > 石油化工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