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2 1 82 0 0 9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T h eR u l e f o rD r a f t i n g i nR e p o r t o f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 2 0 0 9-0 6-0 3发布2 0 0 9-0 9-0 3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T h eR u l e f o rD r a f t i n g i nR e p o r t o f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sJ J F1 2
2、 1 82 0 0 9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 0 0 9年6月3日批准,并自2 0 0 9年9月3日起施行。归 口 单 位: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本规范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2 1 82 0 0 9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于亚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倪晓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李增和(北京化工大学)王亚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J J F1 2 1 82 0 0 9目 录1 范围(1)2 引用文献(1)3 术语和定义(1)4 报告编写要求(1)4.1 一般
3、要求(1)4.2 报告的结构(2)5 报告各部分的内容(2)5.1 封面(2)5.2 摘要(3)5.3 目录(3)5.4 概述(或引言)(3)5.5 标准物质样品制备(3)5.6 均匀性检验(4)5.7 稳定性检验(4)5.8 定值(4)5.9 不确定度评定(4)5.1 0 比对和验证(5)5.1 1 结果表达(5)5.1 2 合作者(5)5.1 3 参考文献(5)5.1 4 附件(5)附录A 标准物质研制报告封面格式(6)附录B 标准物质研制报告标题形式(7)J J F1 2 1 82 0 0 9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编写规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标准物质研制报告的编写要求、内容和格式,适用于申
4、报国家一级、二级标准物质定级评审的研制报告。2 引用文献J J F1 0 0 52 0 0 5 标准物质常用术语及定义J J F1 0 0 61 9 9 4 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 J F1 0 7 12 0 0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术语和定义3.1 标准物质(RM)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RM)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3.2 有证标准物质(C RM)c e r t i f i e dr e f e r e n
5、 c em a t e r i a l(C RM)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鉴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注:在我国,有证标准物质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审批、颁布。3.3 定值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对与标准物质预期用途有关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化学、生物或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特性量值的测定。3.4 均匀性 h o m o g e n e i t y与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相关的具有相同结构或组成的状态。通过测量取自不同包装单元(如:瓶、包等)或取自同一包
6、装单元的、特定大小的样品,测量结果落在规定不确定度范围内,则可认为标准物质对指定的特性量是均匀的。3.5 稳定性 s t a b i l i t y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和贮存条件下,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3.6 溯源性 t r a c e a b i l i t y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4 报告编写要求4.1 一般要求1J J F1 2 1 82 0 0 9标准物质研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描述标准物质研制的全过程,并评价结果的重要技术文件,在标准物质的定级评审时,作为技术依据提交给相关评审机构,因此,报告应提供标准物质研制过程和数据分析的充分信息。研制者应将研制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创造性工作体现在报告中,写出研制的特色。报告应作为标准物质研究的重要技术档案保存。4.1.1 报告的内容应科学、完整、易读及数据准确。4.1.2 报告中采用的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或国际相关领域公认的要求,并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