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1 3 02 0 0 5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G u i d e t o t h eE s t i m a t i o no fU n c e r t a i n t y i nC a l i b r a t i o no fG e o m e t r i c a lM e a s u r i n gE q u i p m e n t 2 0 0 5-0 4-2 8发布2 0 0 5-0 7-2 8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G u i d e t o t h eE
2、s t i m a t i o no fU n c e r t a i n t y i nC a l i b r a t i o no fG e o m e t r i c a lM e a s u r i n gE q u i p m e n tJ J F1 1 3 02 0 0 5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 0 0 5年0 4月2 8日批准,并自2 0 0 5年0 7月2 8日起施行。归 口 单 位: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1 3 02 0 0 5本规范起草人:倪育才(中国计量科
3、学研究院)王为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1 3 02 0 0 5目 录1 范围(1)2 引用文献(1)3 术语和定义(2)3.1 不确定度评定的黑箱模型(2)3.2 不确定度评定的透明箱模型(2)3.3 测量任务(3)3.4 基本测量任务(基本测量)(3)3.5 总体测量任务(3)3.6(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3)3.7 真不确定度(3)3.8 约定真不确定度 GUM不确定度(3)3.9 近似不确定度(3)3.1 0(测量或校准的)目标不确定度(3)3.1 1 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3)3.1 2 不确定度管理(4)3.1 3(测量或校准的)不确定度概算(4)3.1 4 不确定度因素
4、(4)3.1 5 不确定度因素的极限值(变化限)(4)3.1 6 不确定度分量(4)3.1 7 测量仪器的影响量(4)3.1 8 工件的影响量(4)4 符号(4)5 用迭代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6)6 不确定度管理程序 P UMA(7)6.1 概述(7)6.2 给定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管理(7)6.3 用于测量过程(程序)的设计和开发的不确定度管理(8)7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来源(1 0)7.1 误差的类型(1 0)7.2 测量环境(1 2)7.3 测量设备的参考标准器(1 2)7.4 测量设备(1 2)7.5 测量配置(被测件的装夹除外)(1 3)7.6 软件和计算(1 3)7.
5、7 测量人员(1 3)J J F1 1 3 02 0 0 57.8 测量仪器的特性(1 3)7.9 几何量测量仪器特性的定义(1 4)7.1 0 测量程序(1 4)7.1 1 物理常数和换算因子(1 4)8 不确定度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 4)8.1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1 4)8.2 不确定度分量的A类评定(1 4)8.3 不确定度分量的B类评定(1 5)8.4 A类和B类评定的常见实例(1 7)8.5 不确定度评定的黑箱模型和透明箱模型(1 9)8.6 不确定度评定的黑箱模型 由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2 0)8.7 不确定度评定的透明箱模型 由不
6、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2 0)8.8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2 1)8.9 测量不确定度参数uc和U的性质(2 1)9 不确定度的实际评定 P UMA方法的不确定度概算(2 1)9.1 概述(2 1)9.2 不确定度概算的先决条件(2 1)9.3 不确定度概算的标准程序(2 2)1 0 应用(2 4)1 0.1 概述(2 4)1 0.2 文件编写和不确定度数值的评定(2 5)1 0.3 测量或校准过程的设计和文件编写(2 5)1 0.4 校准等级的设计、优化和文件编写(2 6)1 0.5 新测量设备的设计和文件编写(2 6)1 0.6 对环境的要求(2 8)1 0.7 对测量人员的要求(2 8)附录A 不确定度概算实例 环规校准(2 9)J J F1 1 3 02 0 0 5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本规范根据I S O1 4 2 5 3-2:1 9 9 9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 P S)工件和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 第二部分: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 P 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G e o m e t r i c a l P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