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2 9.2 6 0.2 0K 3 5荡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3 8 3 6.5-2 0 0 4代替 GB 3 8 3 6.5-1 9 8 7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5部分:正压外壳型“p”E l e c t r i c a l a p p a r a t u s f o r e x p l o s i v e g a s a t m o s p h e r e-P a r t 5:P r e s s u r i z e d e n c l o s u r e s p(I E C 6 0 0 7 9-2:2 0 0 1,E l e t r i c a
2、 l a p p a r a t u s f o r e x p l o s i v e g a s a t mo s p h e r e s-P a r t 2:P r e s s u r i z e d e n c l o s u r e s p ,MO D)2 0 0 4-0 5-1 4发布2 0 0 5-0 2-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3 8 3 6.5-2 0 0 4目次前言 班I E C引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防爆型式 35 正压外壳的结构要求 ,.46
3、温度极限 ,一67 安全措施和安全装置(静态正压保护除外)78静 态 正 压 用安 全 措 施 和 安 全 装 置 ,.99 保护气体的供给 ,.1 01 0 有 内 部 释 放 源的 正 压外 壳 ,.1 01 1 释放条件 1 01 2 内置系统的设计要求 .1 11 3 保护气体和正压技术 ,.1 21 4 有点燃能力的设备,.1 31 5 内部热表面 一1 31 6 型式检查和试验 .1 31 7 例行试验 ,1 61 8 标志 ,1 6附录A(规范性附录)换气和稀释试验 ,1 8附录 B(资料性附录)功能时序图实例 ,1 9附录 C(资料性附录)管道和外壳中压力变化的示例 2 1附录
4、 D(资料性附录)向用户提供的资料 2 5附录 E(规范性附录)外壳内释放型式的分类 ,2 7附录 F(资料性附录)稀释区域原理的使用示例 2 8附录 G(规范性附录)内置系统的可靠性试验 3 0表 1 确定防爆型式 ,4表2 防 爆型式的设计准则 .5表3 基于防爆型式的安全装置 .7表 4 对有内置系统的正压外壳保护气体的要求 1 2表 5 允许在稀释区域内使用的防爆型式 1 3GB 3 8 3 6.5-2 0 0 4前言 G B 3 8 3 6的本部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部分是修改采用I E C 6 0 0 7 9-2;2 0 0 1(第4 版)对G B 3 8 3 6.5-1 9
5、8 7 进行修订的,在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上与 I E C标准基本相同。G B 3 8 3 6(爆炸 性气体环境用电 气设备 系列标准共分为若干部分:第 1 部分:通用要求;第 2 部分:隔爆型 公用安全装置连续监测本组所有其他正压外壳内的正压,必要时监测气流;c)对特定的正压外壳内电气设备供电之前先进行 7.6规定的换气程序。7.1 2 对于p x 型,门 和盖 应该联锁,使门和盖打开时,没有按7.1 3 标志的电 气设备的供电电源自动断开,并且在门和盖关闭前不能通电,7.6的要求也应使用 例外:门和盖只能用工具或钥匙开启并且具有警告标志“带电时不能打开”7.1 3 在正压外壳内p x 或 p
6、 Y防爆型式不起作用时仍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应采用“d、“e”、“i、“m”、o 或“Q防 爆型式 正压外壳内在p z 防爆型式保护不起作用时仍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应采用“de i、,.m、,.o、”、+n A,,或,n C,防爆型式。7.1 4 对于 p Y 型正压外壳内的电气设备应该用“0 ,了 d;、i ,m、e ,n A ,或“n C,防爆型式。注:正压型外壳可以充当内部电气设备的“n型外壳。8静态正压用安全措 施和安全装置8.1 所有用于防止由静态正压保护的电气设备引起爆炸的安全装置本身应不能引起爆炸,并且如果安全装置是电气操作,则应按G B 3 8 3 6.1 规定的防爆型式之一保护或安装在危险场所之外。8.2 保护气体应为惰性气体,充以惰性气体之后的氧气浓度应少于 1%(按体积计)。8.3 不允许有内释放源8.4 正压外壳应采用制造厂规定的方法在非危险场所充人惰性气体。8.5 对于 p x型或 p Y 型设备应安装两台自动安全装置,对 p:型应安装一台自动安全装置,当正压下降低于制造厂规定的数值时,自动安全装置应该动作。在设备运行时应能检查安全装置是否正确动作。9GB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