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28881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JTT146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组成25 设计依据26 强度37 尺寸与布置38 材料39 焊接410 涂装4附录 A(资料性)随动架尺寸链5JT/T 1468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疏浚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30/SC 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

2、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建华、顾勇、朱荣、李宁、田园、侯键菲、卜凡波、田俊峰、丁海明、王惠敏、杨舒、符毅、吴松华、姜聪宇、钟志生。JT/T 14682023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的组成、设计依据、强度、尺寸与布置、材料、焊接与涂装。本标准适用于耙吸挖泥船随动架的设计、制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12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800.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 ISO 代号体系 第 2 部分:标准公差带代号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T 30772015 合金结构钢GB/T 3098.62014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CB/T 3490 船用臂架起重机涂装技术要求JB/T 59432018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随动架 service

4、frame承载电缆及管件并随滑块与耙臂弯管运动的装置。3.2拖链 drag chain连接随动架下支座与耙臂弯管的链状组件。3.3随动架工作状态 service frame working state耙臂就位吸口时的随动架姿态。3.4随动架回收状态 service frame retracting state耙臂置于甲板搁架时的随动架姿态。1JT/T 146820234 组成耙吸挖泥船耙臂随动架(以下简称“随动架”)典型结构组成示意见图 1。标引序号说明:1 泥舱甲板;7 上下支架的铰接销轴组;13 滑块;2 上支座与铰接销轴组;8 滑槽;14 耙臂弯管;3 上支架;9 下支架与下支座铰接销轴

5、组;15 拖链与耙臂弯管铰接销轴组;4 主甲板;10 下支架;16 拖链;5 限位固定架;11 下支座;BL 船体基线。6 舷侧板;12 下支架与拖链的铰接销轴组;注:细实线表示回收状态,粗实线表示工作状态。图 1 随动架典型结构组成示意图5 设计依据随动架应按下列依据进行设计:a)船型;b)作业工况。2JT/T 146820236 强度6.1 随动架结构件应根据工况最大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以保证结构承载能力。当采用许用应力法计算构件强度时,抗弯强度应满足式(1)要求,剪切强度应满足式(2)要求。max(1)式中:max 随动架构件的最大相当应力,单位为兆帕(MPa);钢材许用应力,=0.4b,

6、b为钢材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max(2)式中:max 随动架校核构件材料载荷相应最大剪应力,单位为兆帕(MPa);钢材许用剪应力,=0.6,单位为兆帕(MPa)。6.2 销轴强度设计应符合 GB 500172017 中 11.6 的规定。7 尺寸与布置随动架尺寸与布置满足下列要求:a)当船舶横倾 7、纵倾 2时,随动架应能顺利收/放;b)随动架宽度应满足电缆与管件单层布置要求;c)随动架结构应同时满足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 倍,液压软管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公称内径的 14 倍;d)随动架回收和工作状态的尺寸链见附录 A;e)随动架应设管件与电缆固定支承座板,间距不大于 30 cm;f)随动架回收状态应不突出舷外;g)随动架工作状态下支架宜与舷侧平行,上支架与主甲板的距离应不小于 20 cm;h)随动架工作状态上支架在主甲板上舷侧处应设限位固定架;i)随动架应布置在弯管吊架的艏侧;j)在弯管中心与水平面仰角 5至耙臂最大工作倾角转动范围内,电缆及管件与其他结构应无碰触;k)拖链宜设置二节活动链板;l)铰接销轴与销孔配合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 1.6 m;m)铰接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行业标准 > 交通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