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

上传人:youshishuohua 文档编号:30193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深刻领会深刻领会“两个结合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重大意义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借鉴供借鉴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一、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的前提:的前提:“彼此契合彼此契合”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有两个老祖宗,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

2、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魂脉”,后者是“根脉”。从历史上看,作为一种较为早熟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学说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因为它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多契合之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

3、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天下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社会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比如: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孔

4、子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道德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鼓励人们不择手段地去满足个人私欲,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使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适应。在宇宙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马克思主义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正是因为二者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二、“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

5、的结果:的结果:“互相成就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这是实现“结合”的前提。但这种“结合”并非“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平行式前进,而是不断以化学反应的方式“互相成就”。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

6、想高峰。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同志把它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强调了文化发展的主体向度、真理向度、价值向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借用中国先秦典籍诗经中“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二者“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具有现代化的普遍意义之外,更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理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理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理念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三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课件 > 综合知识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