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五要素”之首论安全文化.docx

上传人: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31199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五要素”之首论安全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五要素”之首论安全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五要素”之首论安全文化所谓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二是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五是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可以说,这五个要素涉及到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个方面,基本抓住了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害和重点。而把“安全文化”放在安全生产“五要素”的首位,更是把握住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

2、制的核心问题。有感于此,笔者借势谈谈自己对安全文化在“五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的认识。一、安全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安全文化”一词尽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所涉及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

3、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目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疏漏。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

4、为。然而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突显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尽管安全生

5、产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和百姓的重视,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安全生产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重特大事故接连不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各自的看法。笔者仅打算从分析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某些基本特征入手,探讨影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因素,以及推行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社会基本特征之一:以艺术性为主导,科学性为从属的传统文化。科学与艺术在主要的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科学是以抽象的符号,利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对客观事物做出理智的认识,目的在于寻求真理;艺术则是借着具体的意向,传神达意,画龙点睛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或价值判断,目的是价值的欣赏和

6、美的创造。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遵从定义、公式、法则及程序,而艺术的掌握主要是靠个人的摹仿、体会和活用;科学方法以分析为主,艺术方法却重直觉;科学的教育作用一般是提高人的知识技能,而艺术的培养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品格。科学的办事方法是采用严谨的程序按客观事物规律进行处理,不因人而异;艺术的办事方法则往往脱开客观实际,以随意的个性化方法进行处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艺术的成分是显性的和主导的,科学的成分是隐性的和从属的,这一点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中科学的成分是显性的,艺术的成分是隐性的。以绘画来说,西方的油画重物体的还原、明暗、远近透视感等,即从西方的艺术中亦流露出很强的科学精神;而中国画不求貌似、只求神韵,不重阴影、明暗、远近透视,不以写实为出发点,则与科学观察事物的精神相去甚远。再以医学来说,西医依靠的是化验、分析以及人体的解剖学参数,治病要用计量精确的化学物质或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实施的准确手术,这完全是科学的过程;中国的医学,虽然也有科学性,但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资料 > 其他文档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